-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骈雅·释服食》文化内涵探究
《骈雅·释服食》文化内涵探究 摘 要:《骈雅》是第一部以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的训诂专著。从辞书编纂的角度来说,该书开专书解释双音节词的先河,对于古籍研究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骈雅
关键词:骈雅 服饰 饮食 文化内涵 词语
一、引言
《骈雅》是中国古代训诂学著作,由明代朱谋?撰写,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该书共七卷,仿照《尔雅》的体例和分类方式,分《释诂》《释训》《释名称》《释宫》《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篇,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为主。该书是第一部以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的训诂专著;从辞书编纂的角度而言,它又是第一部双音节词词典;因其特别侧重双音节词中联绵词的探讨与释义,故它又是联绵词研究的奠基之作。综上,《骈雅》在训诂学、辞书史、联绵词的专题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实用意义
二、《骈雅饮食类词语在现代汉语里的存留情况
据统计,《骈雅“??”“褴褛”“郁金”“馄饨”“醍醐”“肯綮”等
《骈雅“??,儿幞也。”现写作“襁褓”,泛指背负、包裹婴儿所用的东西,也借指婴幼儿时期。“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说文解字“襁,负儿衣。”段玉裁注:“古襁?字,从糸,不从衣浅人不得其解,而增襁篆于此。”也用作?哟剩?指用背负婴儿的宽带背负。《大戴礼记“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褓”指裹覆婴儿的小被。《吕氏春秋“民多疾疠,道多褓?H,盲秃伛?担?万怪皆生。”高诱注:“褓,小儿被也。?H,褛格绳也。言民襁负其子走道,跛而散去。”陈奇猷校释:“褓?H即指婴儿。道多褓?H即道多弃婴也。”《淮南子“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
《骈雅“褴褛……,敝坏也。”形容衣服破烂,后泛指破烂的衣服。《方言》:“以布而无缘,敝而?之,谓之褴褛。”“褴褛”一词,古今意义相同
《骈雅“春草,鸡翘,蒸栗,郁金……,?Z色也。”“郁金”在这里指用郁金染出的黄色。《慧琳音义》卷三十九注引《考声》:“郁金,香草名也。”冯集梧注引《妆楼记》:“郁金,芳草也,染妇人衣最鲜明。”而“郁金”现在多指供观赏的花色艳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郁金香”
《骈雅“馄饨……,?@食也。”“馄饨”亦作“?a饨”,是一种用薄面片包馅做成的面食。《广雅“馄饨,饼也。”《广雅疏证》引北齐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当时的馄饨形状和今天的饺子类似。又:“馄饨,《集韵》《类篇》引作?肫,《北户录》引作浑屯,《字苑》引作?a饨。”李匡?V《资暇集》卷下:“馄饨以其象混沌之形,不能直书混沌而食,避之从食可矣。”徐时仪认为:“馄饨最初似为有馅的饼,亦以合和为貌,无孔无窍,故与浑沌、混沌语义相近。”现在,“馄饨”指以面皮包裹馅心后,放在汤水中煮熟和汤同时食用的面食
《骈雅“醍醐,美酥也。”这里指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大般涅??经“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也用以比喻佛教中的最高佛法。《大般涅??经“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教中比喻最高的佛法。现在多用于成语“醍醐灌顶”中
综上,《骈雅
三、《骈雅
(一)《骈雅
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服饰被逐步纳入“礼”的范畴,到了周代,中国古代服饰正式形成一种制度。历代王朝以“律例”“典章”“舆服志”等各式条文制度来管理和统治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1.服饰类词语反映的古代礼教和等级制度
孔子主张一切言行包括衣着装束都必须“约之以礼”。“子曰: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可见,古人服饰的蔽体遮羞、御寒保暖和美化装饰功能是次要的,用服饰来表现德行修养则是主要的。《左传路为维护“礼”而死的事:卫国内乱,子路系冠的缀被人砍断,他说“君子死,冠不免”,放下武器而“结缀”结果被杀,传达了服饰甚至比生命还重要的理念,体现了服饰背后的礼教色彩。又如班固《白虎通义》:“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统治者对服饰形制、色彩、纹饰等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了“表德劝善,别尊卑”,达到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目的。这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服饰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服饰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古代从天子到诸侯,从皇后到妃嫔,从官员到平民,都有专门的服制、颜色、纹饰等,层次鲜明,以表示等级尊卑的不同,而且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允许随意僭越。如“十二章”,作为服饰等级的符号,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中愈加严格,“十二章”的图案纹饰几乎成为了皇族的象征。从一些服饰词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