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历史埋没昔日重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被历史埋没昔日重镇

一个被历史埋没昔日重镇   [摘要]:候台镇村是碛口镇中的一个古村落,历史渊源比碛口古镇还要悠长。探索候台?村的历史渊源,感受昔日繁华的商贸重镇 [关键字]:历史渊源 ;古村落; 神话 1、候台镇村简介 候台镇村是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的一个古村落,北面靠卧虎青山,南邻湫水河。四周山环水抱。避风就水成盆地,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北距县城45.5公里,离风景旅游区碛口仅2.5公里,周围山岗连绵起伏,深谷溪涧纵流,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四周接壤的东山、西山、后山、西湾、西头村均以镇内方位而得名。毗邻樊家沟、冯家塔、寨则坪村隔河相望。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雪峰,是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选择背山面水的居住地,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态智慧,是理想的人居环境理念。候台镇村充分利用了特殊的山形水势,营造独特的聚落景观。当时的候台镇为了躲避湫水河淹没多居住在山坡一带,那时,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便于在山坡沟崖处,依山修建窑洞,用来居住,储粮,养家畜。这种靠崖式窑洞深入黄土层中或者用土掩埋顶部,使其有效的利用了地下热能,具有保温隔热蓄能[1],调节洞内的小气候功能,是天然节能建筑的典型范例。由于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人们至今仍乐于居住。虽然村民开始慢慢在山底河畔上建造房屋。耕地大多也在山底平地进行耕种,临近湫水河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大多数村民依然会选择建造窑洞,多为石窑的独立式窑洞。利用自然融入自然 2、候台镇村的历史渊源 候台镇村的历史需要追溯到碛口镇之前了,关于它的历史资料几乎也很难找到。但关于修建碛口镇黑龙庙的记载,有提到候台镇村。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黑龙庙碑记》记载,当时黑龙庙荒草丛生,根本没有人重视它。但是距离此处大约二三公里的侯台镇却因为是商贸重镇,镇上寺观云集,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财神”、“观音菩萨”等诸多神灵[2]。可以说当时的候台镇也应该是一副繁华景象。但是乾隆十五年(1741),发的一场洪水瞬间将这个村镇几乎夷为平地,然而同样经历了大水的碛口却安然无恙,人们将功劳归于镇上黑龙庙中供奉的龙王,于是规模不大的黑龙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笔者进行实地调查之后,访问了村中好多的村民,但候台镇村的历史已经不被大多数人熟知了,尤其是年轻人。在笔者经过不停的询问之后,终于问到了编辑村志的老者侯爱国先生和侯镇凯先生,通过他们印证了上述的历史情况,而这些都是一辈一辈通过口述流传下来的。候台本为镇,非村。兴盛于元明清三代,属于当时临县的五大镇之一。元朝时期街市繁荣、贸易兴盛,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了集市中心。明清年间,街上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每天热闹非凡。陕甘宁蒙的粮油皮毛,经过黄河水运到碛口码头,再有骆驼或者骡子驮货物,源源不断的经过候台这一商贸重镇,运往汾阳,平遥等地。又将东路的大批棉布等日常杂货经此镇运往西路口外。镇内的客栈、酒馆、商铺是应有尽有,日过千客,驼铃声昼夜不绝。但在乾陵年间,大水淹没了古镇,破坏了风水,居民大多移居到了碛口,从此侯台镇衰败变为村,碛口开始日渐昌盛。印证了那句话,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就不过如此吧 3、关于侯台镇的“十大神话”景观 相传,在皇权统治的几千年社会中,皇权至上,皇帝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生死大权全有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皇家为统治百姓,宣传神权至上,以迷信愚昧黎民百姓,所以就兴建了许多寺庙和观音庵。每家宅内也会设置土地神,天官等,人们总是会早点香晚磕头的让神灵保佑。在这种皇权与神权的统治之下,人们的思想都定格在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格局中。也因为此,村中的神话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十大神话故事有:卧龙显灵、候宰孕贤、二龙戏珠、龙饮湫水、金马洞府、龙吐甘泉、龟头深潭、西崖石窟、校场古传、玉带缠腰。之前,每个故事在村中都有相对应的景观,似乎来证明这神话故事的真实性。但也因为那一次洪水,将一部分的景观冲刷不见了 4、结语 现在的候台镇村已经不复当年,一眼望不穿的历史尘埃,车水马龙的三里长街遗迹也寻不到了。村中的主街已经看不出昔日的辉煌,反倒是透出一股回归宁静的沧桑感。街道两边也没有商铺,多以村民的住宅为主。住宅多以当地的红砂石来建造,建筑顶上生机勃勃的青草无不彰显了这座村镇的历史感。村中年迈的老人居多,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中年人在周边村落或县城谋生计,村中缺少些许生气。这里日常是一日两顿饭。上午大约十点到十一点吃第一顿,下午三点到四点吃第二顿。很多村中的老年人会在冬日下午搬个小凳子面对戏台背靠墙面的地方坐下来晒太阳,聊聊天,抽根旱烟,到点了就各自散去回家吃饭 历史的痕迹被时光冲刷的快要散去,也许这种回归宁静的感觉才是候台镇村真正的古村韵味吧 [参考文献]: 【1】李仙娥,马晶.黄河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