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探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探究概况 【摘要】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上有较大的优势。笔者通过总结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型;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6-0067-02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其证机概要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中医治法总结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1]。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及生活等节奏日益加快,人群中的竞争压力也相应增大,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失衡、尤其是冰镇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等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发病率越来越来高,在临床上已被引起广泛的重视
1病因病机
胃脘痛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邪气藏府病形》篇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目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将其病变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作出准确的描述[2]。胃痛日久不愈,或因过投辛散耗气,或因久服寒凉损胃,纳运不健,寒从中生,胃失温煦,每多脾胃虚寒之证。自仲景立建中、温中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后,医家之中以李东垣、张景岳等阐发最为深刻[3]。如李东垣认为饮食失节则胃病,胃病则脾无所禀受,形体劳役则损脾,脾损则胃不能独行其津液,从而导致阴盛阳衰,或中虚气滞,客寒犯胃,或元气虚弱,脾气下陷,阴火冲逆而为诸痛。张景岳宗其所论,进一步指出: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心脾者多为心腹痛证,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脾胃虚寒之证除了禀赋素弱者外,多属病久及用药不当逐渐发展而来,甚者导致脾肾阳衰,再加上饮食起居不慎,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4]
由此可见,饮食失节、客寒犯胃;气血虚衰、形体劳役及忧思不遂等因素是导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根本原因。所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其治法为益气温阳,和胃止痛。正如《医学正传“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2治疗
21中医内治主要以中药方剂内服益气温阳,和胃止痛为原则。张兴健[5]用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较好,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80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中医药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内治法和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两个方面。在治疗过程中,针刺疗法能舒经活络、行气止痛;灸法能祛除邪气、扶助正气;推拿疗法能使经脉通畅,疼痛缓解;中药疗法能标本兼顾。笔者采用针刺、灸法、推拿及中药疗法配合使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以祛除胃脘部寒邪、使气血流通,病情由深到浅,由浅到无,使胃肠消化功能得到了充分改善,临床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戚团结,危北海,陈志水.中西结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5):444-449.
[2]胡冬梅.小儿脾胃病治验[J].中国现代医生,2009,3(6):71.
[3]焦定标.中药方剂加减治疗胃痛80例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7):39.
[4]王玉贵.慢性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05-306.
[5]张兴健.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6(30):6.
[6]陈新爱.缓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12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11(30):39.
[7][JP3]黄?N,黄志雄,林勇.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42例[J].光明中医,2015,2(30):306.[JP]
[8]熊胜发.黄茂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院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7(8):21.
[9]顾大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9):34.
[10]曾飞剑,黄贵华.阳化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10(32):10.
[11]杜毅.自拟温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1):36.
[12][JP3]李琼仙,赵帆.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40.[J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