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紫色》看黑人妇女自我发现及救赎
从《紫色》看黑人妇女自我发现及救赎 摘 要:爱丽丝.沃克的《紫色》中反映了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爱与恨,以及她们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完整的愿望。参考《紫色》中的相关黑人妇女形象及其经历,可以探究在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三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自我发现与救赎的过程及其对黑人解放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紫色》;自我发现;救赎
作者简介:李珂(1992.6-),女,山东潍坊人,2011-2015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系,获学士学位,2015至今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爱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紫色》使她获得了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以及美国评论奖。在《紫色》中,沃克讲述了以西丽为代表的黑人妇女,在性、种族、阶级的三重压迫下,成了美国社会真正“看不见的人”,正如伊莱恩.肖瓦尔特在乔治敦大学文艺理论年会上所观察到的女性手语翻译一样,其行为充满了女性化、他者性和透明性。[1]她们在传统的男性话语世界中丧失了表达自我的意识,她们需要寻找自我并获得救赎
自我发现与救赎多出现在后现代小说里,主体的消亡与粉碎是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存在感缺失,个人与社会分离,主体不知道如何明确的表达自己,因而寻找自身成为一种适时的解构主体的方式。而在本论文中的自我发现与救赎,主要是以《紫色》中的黑人妇女形象作为参考,论述“失语”的他者妇女如何在种族、阶级和性别等的矛盾环境中找回自己的声音,去表达自己和实现自己
一、从身体到心灵――西丽的自我发现
爱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将西丽这一黑人妇女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腻。西丽一开始给上帝写的信件是用一种稚嫩麻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她苦难的人生境遇,以及对“自我”的缺失:她像牲口买卖一样被嫁给某某先生,成为某某先生泄欲的性工具,她承受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以及暴力的鞭打等等。沃克通过这些构建了黑人妇女的身体之于黑人男性的价值,然而这并不是她自己。西丽经历了继父和某某先生的强奸,生了两个孩子,但她仍然是个处女,她对自己一无所知。现代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的失去自我,首先从失去对自我身体的欲望的感觉开始,她们的觉醒,也就是要从身体的觉醒开始。[2]但是在文化传统和道德机制的塑造下,黑人妇女的身体一直处于被否定、被压抑的状态,她们羞于谈论和观看自己的身体。西丽从没有产生过身体的欲望,也不曾了解过自己的身体,直到在莎格的引导下,她在镜子前第一次认清了自己的女性特征,认识了女性的身体结构和作用。她的身体意识逐渐苏醒了,身为女性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伴随着西丽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其心灵也经历着蜕变。首先她逐渐有了自我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这得益于她周围那些“具有妇女主义特性”的人物的影响,例如索菲亚。索菲亚是一个懂得如何维护自己利益和尊严的人。她真心爱丈夫,但是她绝不允许哈波揍她,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她最后离开了哈波。她建议西丽:“也许应该把某某先生打到脑袋开花,然后再去想天堂的事。”索菲亚让西丽看到了男女关系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应该相互尊重。其次,她开始怀疑她所依赖的上帝――莎格教会了西丽认识自己的才能,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让西丽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她说:
“男人腐蚀一切……他坐在你的粮食箱上,待在你的脑子里、收音机里。他要让你以为他无处不在。你相信他无处不在的话,你就以为他是上帝。可他不是。”
二、从苦难到光明――黑人妇女的自我救赎
爱丽丝.沃克并没有仅停留在对黑人妇女苦难的描写上,因为自我的寻找与发现,最终是要获得救赎,从而达到解放的可能。所以爱丽丝.沃克更致力于表现黑人妇女们如何挣脱压迫、走向光明。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一文中,沃克很注重强调女性的创造能力,这种创造力可以使妇女获得一份自己的事业,而不必完全为家庭和男人牵绊,女性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和理想上的寄托,也许在她看来,这种能力还可以使黑人妇女在一定程度上跟黑人男性甚至是男性比肩,毕竟他们又懒惰又暴虐
西丽是如何走向自我救赎的?她如此温顺,在毒打时只能将自己想象成一棵大树,是什么让她最终爆发了女性的愤怒?应该是在她发现妹妹耐蒂写给自己的信被某某先生可以隐藏之后,她甚至幻想自己去杀死某某先生。在莎格的开导与帮助下,她看完了耐蒂的信件,并了解了耐蒂在非洲的生活。从那开始,她不再给上帝写信,而转向了给耐蒂写信。这些信同样没有寄出,却是西丽信仰寄托的转变的体现――她更加看重现实,开始对生活的憧憬和规划,她要离开某某先生
离开故土,离开某某先生,是西丽获得人身自由的开始,西丽说:“我们想要过更好的生活,我们总得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