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暴风雨》.docVIP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暴风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暴风雨》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暴风雨》   摘 要:凯特 关键词:凯特 作者简介:田燕娇(1992-),女,汉,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天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现实意义 聂珍钊教授在2004年“英美文学在中国: 回顾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批评理论,并于2014年发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这部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聂教授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视角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聂珍钊,2014)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发展及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伦理身份、伦理环境、自由意志、伦理义务、伦理选择、伦理困境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术语。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伦理义务由其所处的伦理身份和伦理环境所决定;主人公内心真实渴望的表达是自由意志,但是其自由意志往往会与伦理义务相矛盾,便会形成伦理困境,随之而来的就是主人公对何去何从做出一个伦理选择,不同的选择便会形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批评理论,不仅为文学作品的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在强调文学的教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督促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二、对《暴风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 《暴风雨》通过讲述两位已婚的昔日恋人卡莉丝特与艾尔西在一个暴风雨的午后逾越伦理而通奸的故事。本文剖析了男女主人公面对性欲本能与家庭责任时内心的冲突与碰撞。全文由2条伦理线将文章中多个伦理结连接起来,构成一篇结构完整,衔接自然的伦理结构。主线是卡莉丝特与艾尔西的一场婚外情的经过,辅线是由卡莉丝特对丈夫鲍比诺避雨归来的关心和艾尔西对远在洛克西度假的妻子克拉莉莎和儿子的写信问候。下文主要通过对主线和辅线进行伦理解构,从而展示出女主人公卡莉丝特和男主人公艾尔西分别对各自婚姻的忠贞与背叛的行为 (一)卡莉丝特的忠贞与背叛 父权为主体的社会伦理环境中,女性永远处于边缘地位,她们以父亲乖巧的女儿、丈夫体贴的妻子以及孩子慈爱的母亲这些伦理身份存活。当她们个人需求的自由意志与家庭责任这个伦理义务相冲突时,家庭正义这一伦理观就发挥其重要作用,其中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力量不可小觑。当卡莉丝塔面对昔日的情人、想要暂时抛弃博比诺特妻子的伦理身份、试图追求自我情欲的满足时,宗教伦理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效力就时刻发挥着作用。“卡莉丝特埋头做着针线活”(凯特2004),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对妇女的定位,那就是妇女必须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她去收在门外晾晒的丈夫礼拜天去教堂时穿的衣服”(凯特,2004),这也是宗教伦理观对妇女的约束的体现, 提醒着她要时刻遵守妇道,这里不管是自愿也好还是被逼无奈也好,都体现着卡莉丝特对婚姻的忠贞 在暴风雨来临前,她收衣服的时候,看到了昔日恋人艾尔西来到她家门口,“她愣愣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件丈夫的外衣,任由硕大的雨点拍在身上”(凯特2004)。这反映出卡莉丝特对妻子身份的暂时忘却,沉浸在对昔日情人突然出现的震惊中,此时她的内心在挣扎,这是婚姻伦理义务与自由意志相碰撞,也是女主人公在内心产生了伦理困境,正在进行伦理选择。伦理困境就是由于伦理混乱导致的,而伦理混乱恰恰是由秩序的破坏、道德观念发生冲突、巧合、误解形成的,女主人公就在面临责任与性爱的伦理选择 从卡莉丝特允许艾尔西进入到他家里及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反映出她在渴望自由与想要挣脱家庭婚姻伦理道德的约束之间挣扎,卡莉丝特的性本能加强了情欲的氛围,最终,她的自由意志战胜了伦理义务。对卡莉丝特那间幽暗而神秘的卧室的细致描绘,毫无疑问象征着她本能的一种待释放,即女性性特征的暗示。卡莉丝特由于对暴风雨的恐惧而一步步退向卧室的行动表示她已作出伦理选择,逐渐远离婚姻伦理规范的监督和约束,她要彻底的放纵自我去享受欲望即将带来的一场激情盛宴 “温热悸动的身躯、炽热的面庞、满头的大汗,红润的像石榴籽似的嘴唇,白皙的脖子和丰满挺拔的胸脯”(凯特2004)都暗示着她内心涌动的激情,同时也在极度的诱惑着艾尔西。泪汪汪的蓝眼睛里此时已经没有恐惧,有的只是恍惚,那恍惚无意识地暴露了自己感官的渴望,为接下来打破婚姻伦理道德的束缚,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本性??造了可能。“他们已经不再理会屋外的瓢泼大雨,风雨的呼啸惹得她在他的臂弯里哈哈大笑”(凯特2004)。从这里开始描写卡莉丝特已经达到了从紧张--迷离--释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