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TheTyger译本比较中探析卞之琳译诗思想.docVIP

从诗歌TheTyger译本比较中探析卞之琳译诗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歌TheTyger译本比较中探析卞之琳译诗思想

从诗歌TheTyger译本比较中探析卞之琳译诗思想   摘要:卞之琳(1910-2000)在诗歌翻译领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他提出的“亦步亦趋”“以顿代步”等著名翻译理论,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赋予诗歌翻译的“自由度”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本文就卞之琳翻译的威廉布莱克所著诗歌《The Tyger》与徐志摩、郭沫若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略探卞之琳的译诗思想 关键词:卞之琳 译诗思想 自由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94-02 在英诗汉译领域,中国历来就存在两派:一派是以白话来译,这种方法一开始就效果甚佳。另一派是以汉语旧体诗来翻译西文格律诗,效果多半不佳,因为旧诗清规戒律多,局限性大,难以用来移植西诗形式,即使了解了西诗的思想内容,也不易使之恰如其分地再现。[6] 卞在音步数和韵式上既要求“亦步亦趋”,又容许“相应伸缩”,即宽严并济。卞在追求原作的格律和韵式的基础上又会适当发挥自由度,这使得他的许多译作都传神达意,活灵活现。这一点在他翻译的《老虎》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之争 刘重德在《翻译论稿》中指出:“?P于译诗问题,古今中外,一向有争论,有主张诗可译者,有主张诗不可译者。在可译情况下,怎么译才好,用格律体译,还是用自由诗体译……我个人多年的亲身体验是:诗可译,但难译”。“我说诗可译,因为第一,人互相之间存在着大同。第二,大量的历史事实已充分证明这种可译性,中外发表,出版的译诗,数量之多,人人皆知,已毋庸举例,而且其中不少上乘译品。”[6] 中国新诗的最早确立就是一首翻译诗。卞之琳认为,中国新诗的两种主要诗体都是在翻译诗的影响下形成的。卞在他的《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功过》中提到“胡适自称所写的实在不过是一些洗刷过的旧诗,后来还都脱不了词曲的气味和声调” [1]。但胡适作为提倡白话文的先锋,确实打开了白话新诗的门路 三、卞之琳译诗思想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一)卞译之“亦步亦趋” 本文主要就卞之琳、徐志摩、郭沫若三人对《The Tyger》的译本进行比对分析,下面是诗歌原文: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and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e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该诗共六节,每节四行,每行四音步, 抑扬格和扬抑格兼具, 韵式是AABB。出于篇幅考虑,本文只对前三小节的译文进行分析比对 首先我们来分析徐志摩的译文[3]: 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 在|深夜的|莽丛 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 能擘画|你的|骇人的|雄厚? 在何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