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A动态ID远程用户认证协议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RSA动态ID远程用户认证协议探析

基于RSA动态ID远程用户认证协议探析   摘要:基于口令和智能卡的双因子远程用户身份认证已经成为保障公共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在线支付和在线医疗等领域。为解决Tsai等提出的方案存在的不能提供前向安全、存在内部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缺陷,Ma等基于RSA密码体制提出了一种动态ID身份认证协议。简要回顾了Ma等的方案,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Ma等的方案仍然存在不能抵抗离线猜测攻击、不能提供前向安全性等缺陷,并给出了具体攻击步骤 关键词:认证;RSA;分析;智能卡;口令 中图分类号:TP30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31-04 Abstract: Two-factor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password and smart card is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protect secure data exchange over insecure channel. It can be used in online payment system and online medical system. Tsai et al. proposed a dynamic ID authentication scheme, which is vulnerable to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and insider attack. To overcome these security flaws, Ma et al. propose an enhanced dynamic ID-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RSA. This paper reviews Ma et al.’s authentication scheme and conduct a cryptanalysi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 et al.’s scheme is still vulnerable to an offline guessing attack and unable to provide the forward secrecy. Then the concrete attack steps are given correspondingly. Key words: authentication; RSA; cryptanalysis; smart card; password 1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远程用户的身份认证技术已经成为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远程身份认证可用于在线支付[1]和在线医疗[2]等领域,是一种常用的保护合法用户安全的访问远程服务器的方法。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协议由于口令简单易记、使用便捷和无需额外设备支持等特点,已成为一种应用普遍的身份认证协议。1981年Lamport[3]提出了在不安全的通信中,采用口令表认证远程用户的方案。在Lamport的方案中,一旦口令表被恶意用户窃取,系统毫无安全性可言。此外,维护口令表的资源开销也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Hwang等[4]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身份认证方案,Hwang等的方案不需要在服务器保存口令表,但Hwang等的方案被验证是不安全的。此后,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协议用于增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和提高效率。为提高安全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双因子技术来加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双因子身份认证,通常是将“用户所知道的”和“用户所拥有的”这两个认证因子结合使用。基于智能卡和口令的双因子认证协议是研究热点之一,大量基于智能卡的双因子认证协议被提出,主要包括:基于椭圆曲线密码机制[5]、基于混沌密码机制[6]、基于ElGamal密码机制[7]和基于RSA密码机制[8] 等。其中,基于RSA的双因子认证技术,由于加密运算量小非常适合在远程身份认证协议中使用[8]。在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客户端执行加密操作,在计算能力较强的服务器端执行解密操作 早期的智能卡与口令双因子认证方案中,用户的身份(ID)是?o态的。当攻击者控制通信信道后,身份ID很容易被攻击者从登录消息中获取,从而导致用户被追踪,不能满足身份匿名的安全需求。这在很多身份隐私要求较高的系统中是不可行的,如在线医疗系统中,必须确保病人的身份信息不被泄露。2004年Das等[9]首次提出了基于智能卡的动态身份认证协议,Das等宣称他们的协议可以达到用户匿名。然而,Das等的协议是不安全的,不能实现身份匿名、容易遭受拒绝服务攻击和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