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筹资规模影响因素.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保障筹资规模的影响因素 向运华,谷永春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 摘要: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财务平衡问题。要确定社会保障筹资的 适度规模,除了分析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项目与待遇,包括替代率)外,当前一段时间主要 应考虑隐性债务、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变动、城镇化、覆盖面、征缴率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障;筹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中国应当进行一次包括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全面财务和精算测算。但是 要确定社会保障筹资的适度规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除了分析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项 目与待遇,包括替代率。已经有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外,还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诸如隐性债务、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变动、城镇化、覆盖面、征缴率等等。 1 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主要存在于养老保险,通常提的较多的说法还有历史债务、转轨成本、“空账” 等。考虑到登记失业率低估,隐性债务在失业保险中也存在。另外,如果我们将隐性债务理 解为对实际社会保障需求的资金缺口,则还应该考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比如,以 前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劳动者,而失业者、老人及儿童事实上是医疗开支更多的人群,那么其 医疗保险需求可以视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隐性债务。 1.1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 长期以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使统账结合制度形同虚设,破坏了原有制度模 式的科学性,使得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蜕变为现收现付制度。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设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模式时,曾反复测算过人口老龄化对养 老基金的压力,选择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基金制。但实际情况是个人账 户“空账”规模在迅速扩大。从长远看,个人账户基金“空账”将导致改革的初衷落空。在 目前情况下,如要做到个人账户实积累,势必大幅度提高企业费率,这将给国有企业雪上加 霜,并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社会统筹 基金将继续向个人账户基金大量透支,最终使统账结合蜕变为养老金的一种计发办法,部分 积累制将名存实亡。在东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了 5 年多的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个人账户改革试点之后,《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 ]38 号)决定其他地区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上海、天津、山西、山东、河南、 湖北、湖南和新疆已从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启动做实个人账户工作。但是做实个人账户也 需要投入,2006 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因做实个人账户的统筹基金缺口进行补助,对这八 个省市当中的中西部六省,给予补助即达 50 亿。 1.2 转型期间的高失业率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向社会释放了大量冗员。而以前的“下岗”和大量的提 前退休掩盖下的不足 4 %的失业率显然不是真实失业率。为了压低失业率,大量应当进入失 业行列的人员错位进入养老队伍,把对失业保险的近期压力扭曲成了对养老保险的长期压 力。如果 40 多岁的人甚至 30 多数的人就领退休金,到 2020 年左右老龄化高峰期养老保险 1 肯定会难以为继。 根据劳动保障部 2007 年的研究,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 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 65% 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十一五” 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 2000 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 1000 万人,加上需 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 2400 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 按照经济增长保持 8%-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 800-900 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 员,可安排就业 1200 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 1200 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 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 2 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 1.7 亿计算,则农 村富余劳动力还有 1.2 亿以上。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 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1 。失业问题不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很多人看好的“人口 红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而言,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