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要点

7、鞭毛 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菌体外的一条纤细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叫鞭毛,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μm,直径很细,为0.01~0.025μm。观察方法:①电镜直接观察;②鞭毛染色法染色后,光镜观察;③暗视野观察水浸片或悬滴标本;④半固体穿刺接种,培养后观察;⑤依据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外形推断。 有的细菌如贝日阿托氏菌、发硫菌及粘细菌无鞭毛,进行的是滑动。 鞭毛的着生位置、数目及排列方式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弧菌和螺旋菌都有鞭毛,杆菌中假单胞菌类都长有极生鞭毛,有的周生鞭毛,有的无,球菌中仅个别的属如动球菌属有鞭毛。 鞭毛菌分类 单毛菌 丛毛菌 双毛菌 周毛菌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 三、细菌的培养特征 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团。 菌落特征包括其形状、大小、光泽、颜色、质地、透明度等。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细菌菌落特征: ①菌落表面特征:光滑还是粗糙,干燥还是湿润等。 ②菌落边缘特征:整齐,锯齿状,波状,花瓣状等。 ③菌落纵剖面特征:扁平,隆起,凸起,草帽状,脐状,乳头状等。 菌苔是细菌在斜面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细菌的菌苔特征是不同的。 具体种? 2、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穿刺接种,细菌含有明胶水解酶则能水解明胶,并形成一定形态的液化区。 该实验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 半固体培养基,含琼脂量为0.3%~0.5%,穿刺接种,可观察细菌的生长状态,是否运动及呼吸类型。见P34图1.2-11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半固体培养基,含琼脂量为0.3%~0.5%,穿刺接种,可观察细菌的生长状态,是否运动及呼吸类型。 4、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整个个体培养基接触,可以自由扩散生长,但由于各种细菌习性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现象。混浊、沉淀、菌膜或菌醭。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整个个体培养基接触,可以自由扩散生长,但由于各种细菌习性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现象。混浊、沉淀、菌膜或菌醭。见P34图1.2-12 四、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 1、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 细菌表面带负电荷:由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两性电解质)的等电点和外界的pH值所决定。 已知细菌的等电点 在pH=2~5。G+菌的等电点pH=2~3,G-菌的等电点pH=4~5。 2、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1)细菌的染色原理 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和结构。用染色液染菌体,以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看清楚菌体的形态。 细菌染色中常用的染料: 碱性染料有结晶紫、碱性品红、蕃红、美蓝、中性红、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有酸性品红、刚果红、曙红等。 由于细菌在通常培养情况下总是带负电荷,故用带正点的碱性染料染色。少数细菌如分枝杆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中的某些菌用酸性染料染色,这叫抗酸性染色。 。 (2)染色方法 简单染色法和复合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是用一种染料染菌体,目的是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便于观察。 复合染色法是用两种染料染色,以区别不同细菌,如革兰氏染色反应或抗酸性染色反应,或将菌体和某一结构染成不同染色,以便观察。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机制: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主要是由于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同。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细胞壁孔径缩小,再加上它含脂量又低,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故菌体呈紫色; G+菌和G-菌的差异主要在于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同。G+菌的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只有一层,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垣酸)。G-菌的细胞壁较薄,约10nm,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为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层,中间是磷脂,内层为脂蛋白层,内壁层是肽聚糖层。 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作用; ②维持细菌细胞形态; 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