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湖派诗歌江湖诗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江湖派诗歌江湖诗味

浅析江湖派诗歌江湖诗味   江湖派成员众多,诗人的社会身份也比较复杂。诸多诗人在诗歌中反复吟咏着其对社会、人生的感慨,主要表现为:江湖之叹、贫穷之悲、孤独之感,构建了江湖派的独特诗风 作为南宋诗歌史上人数最多的诗歌流派,他们或居于一地、隐身山林,或漫游江湖、投赠干谒,抑或做着微小的官、挣扎于仕途,诗人在诗歌中吟咏着其对社会、人生的感慨,构建出江湖诗派独特的诗风 一、江湖派诗人概况 南宋时期,士人的地位已不如北宋。北宋时朝廷对待士人的优厚待遇和相对宽容的政治处境都是南宋士人不可比拟的。南宋初期,国破家亡的遭际对士人触动非常大,“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大量游士、幕士、儒商、塾师、术士、相士、隐士所组成的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这群江湖之士以诗驰誉者并世而居,但互不相交或交往不密,依靠陈起有组织的刻印诗集而汇聚成一个特殊的集合体。”江湖之士概括了江湖诗派大部分成员的社会身份 江湖派诗人即便做官,也只是做着无足轻重的小官,走着不太顺利的仕宦之路,而更多的诗人则漫游江湖,过着清贫的生活。文人的骨气使得他们位卑而敏感,但生活的窘迫又逼着他们不得不放下尊严依靠投赠、干谒为生,生活的苦闷只能借助诗歌得以表达,诗歌成了他们直抒胸臆、赖以生活的工具。诗人的行藏、交游、投赠、干谒,在诗作中都有所表现 二、江湖派诗歌的江湖主题 江湖之叹是诗人在宦游、干谒中普遍拥有的情怀。比起一地一隅,江湖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概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同时江湖又是一个社会概念。不同与以往文人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路径,南宋的社会现实限制了文人入仕的途径。江湖派的得名缘起陈起刊刻的《江湖集》系列,包含两层含义:漫游江湖,在野文人。因此,江湖派诗人的诗中就多了对这两方面的感叹,一是江湖漂泊之苦,二是社会地位之卑微。但无论是哪一层面的慨叹,都深深地触动着江湖派诗人的内心 作为地理名词的江湖,少不了颠簸和风浪。江湖派诗人四处漫游,离开故乡,行路坐船是其漫游的主要交通途径。“江湖风浪恶,飘泊此依依”,一个“恶”字,便道出了江湖派诗人漫游江湖的深切感受,江湖浪大险恶,干谒之路亦是如此。同时“恶”字又隐含着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孤苦无依,四处漂泊,故乡、家人、朋友都时常分离,不得相见。所以,江湖派诗人的漂泊感比南宋其他时期的士人都更悲切。如若能顺利地得到公卿的赏识,得到他们赠予的钱财和物资,生活就会过得较为轻松,如若不能,诗人的生活则难以为继 作为社会层面的江湖也并非风平浪静。“江湖波浪恶,底事欲西往”。政治的黑暗,边疆的战争都触动着诗人内心,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无奈地哀叹。因干谒而漫游江湖的诗人们也早已厌倦这种生活方式,但又迫于生存的压力别无选择。正如方岳所言,“江湖吾倦矣,茅屋几时成”,他曾先后在多地做官,走的是传统的封建文人道路,于宦海沉浮多年,但他却对朋友汪少卿表达了厌倦江湖,结屋而住的愿望。有此愿望的诗人并非少数,“江湖路远总风波,欲向山中制芰荷。黄叶落来秋色晚,乱鸦归处夕阳多。惯经世态知时异,拙为身谋惜岁过。有屋一区田二顷,分无清梦到鸣珂。”诗人陈必复就表达了厌倦干谒江湖的生涯,想在山中建造药房(陈曾在嘉定年间(1208-1224)居封禺山中,结屋为药房吟所)的愿望。黄叶落下,乱鸦归处,用秋景来渲染归家的迫切心情,诗人漫游江湖看惯了世态炎凉、时代之恶,决定谋一个安定的住所来度过余生;鸣珂,以玉为显贵者所乘的马作饰,行则作响,“分无清梦到鸣珂”是说既然诗人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也就无需再去权贵之家干谒卖诗了。漫游之苦,生活之贫贱可见一斑 贫穷也是江湖派诗歌的重要主题。贫和穷是一对近义词,但贫多指生活上困窘,缺衣少食,而穷则包含着多重含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文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但对江湖派诗人而言,江湖游士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无法实现飞黄腾达的美梦,那么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成了江湖派诗人的无奈选择。对大部分江湖派成员来说,生活的贫穷时时困扰着他们,在其诗中就出现了大量包含“穷”“贫”的诗句,甚至还有对贫穷生活的自嘲。但江湖诗派诗人往往偏执地把贫穷与作诗联系在一起,似乎贫穷是因太专注于作诗,甚至生病也是作诗造成的,“病为思诗苦,贫缘立行真”。作诗成了江湖派诗人毕生追求的事业,因太在意诗艺,“苦吟”也就经常出现在诗句中,“咫尺不相见,闭门唯苦吟。身外一贫在,灯前百虑深。” “只有君与我,惟添病与贫”,由贫而致病,抑或是长期的仕宦、干谒生涯而使身心老去等主?},都体现在其相关的诗作中。以往的诗人对人生、衰老的感喟很多,如汉代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衰老之态往往和疾病联系在一起。江湖诗派领军人物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