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莩球’拜右 2010年第7期
文学 语言学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
——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木斋
f摘 要1就文学吏的宏观演变而言,中国文学大体发生过三次自觉——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盛唐
文学的自觉、盛宋文学的自觉.它们都是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建安曹魏时代的文
学自觉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自觉,其重要标志是一变两汉空泛言志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苑的
五言诗体制.它标志了中国文学从两汉时代的政治附庸走向了自由的、缘情的、审美的文学。其中又经历了
三个阶段:曹操孤明先发的探索;曹丕率领建安六子等诗人的群体自觉写作;曹植和甄氏五言诗传达出的深
邃恋情及其所具有的人性觉醒的意史。 “魏晋文学自觉”的提法,应该更准确地表述为“建安曹魏文学自
觉”,这次文学自觉的内涵。也应该是以文学本体为中心的系统的自觉,而非仅仅是以文学批评为中心的文
学自觉。
f关键词1建安曹魏文学 盛唐文学 盛宋文学 曹植 人性觉醒
1000—7326(2010)07—0132—09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说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
关于文学的自觉,主要有“魏晋文学自觉”、“汉代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先秦文学
自觉”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自觉”,是相对于文学时代的不自觉而言的,就中国文学史的宏
观演变过程而言,在唐宋之前,主要体现为诗歌文学的自觉,其中大体发生过三次大的自觉,它们都是
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
第一次是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这是相对两汉时代经术思想统治所造成的不自觉而言的。由曹
操奠定的易代革命为其政治基础。曹魏时代通脱的思想解放为其思想基础,两汉儒学的解构和魏晋玄学
的渐次兴起为其哲学基础,曹魏诗人集团和新兴审美型诗学观念的形成为其作家基础和文学审美基础。
其表现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标志和丰硕果实.就是一变两汉的空泛言志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范
的五言诗体制。
第二次是盛唐文学的自觉。这次自觉是相对于六朝至初唐贵族宫廷文化造成文学的迷失和宫体文学
的泛滥而发生的飞跃。隋唐科举制度的开始.以及由此带来的士大夫新兴阶层的兴起,是这次文学自觉
的政治背景;由宫廷走向边漠、田园、乡野的新兴士人,开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视野,他们以昂扬
向上的时代精神发出革新的呼喊,从而成为这次文学自觉的思想基础;儒释道在盛唐有容乃大的开放式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汉魏晋五言诗演变史”的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木斋,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130012)。
一132—
社会形态中。实现了三者的交融整合。是其哲学基础。士大夫阶层诗人日益成为摆脱宫廷贵族阶层属性
的新兴群体.对六朝初唐宫廷诗风的批判和对建安风骨的上承,成为盛唐诗歌的本质精神,从而将中国
古典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第三次是发生在盛宋时代大约11世纪中期的文学自觉,这次自觉的政治背景,与科举制的日渐成
熟以及新兴士大夫群体品格的树立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说,在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时代,中
国才开始真正走向一个由士大夫阶层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新型社会,并渐次形成一个由士大夫精英为中心
的士大夫作家群体。儒释道三家哲学也由此在士大夫文化的新层面下实现内在的交融整合,从而成为新
时代文学自觉的哲学基础。这次文学自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向所说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这次革新运动在中唐韩愈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动,却终因唐代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以宫廷贵族为
中心的社会,科举制尚未完备和成熟。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品格尚未确立,因此还只能属于滥觞阶段,北
宋诗文革新的本质是在传统诗歌散文领域实现对六朝宫廷所形成的骈骊文化的反拨.从而为明清时代更
为自由的小品文和“五四”之后更为自由的诗体形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以张先、欧阳修、苏东
坡为中心的词体革新运动.其本质是将原本主要在盛唐宫廷文化中开始渐次形成和发展的声诗曲词改造
成为士大夫文化的一种新兴诗歌形式。词体的确立和光大,是第三次文学自觉的主要果实之一。在这次
文学自觉中.同时包含了市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BOM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 VIP
-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列:Emerson DeltaV_4.软件安装与配置.docx VIP
- 齿轮箱与联轴节试验台.pdf VIP
- 新解读《FZ_T 07027 - 202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服装》最新解读.docx VIP
- PTC-中车长客PDM方案建议书20170609_Final.pptx VIP
- sfet7750700c动车组检修kwd联轴节扩压检查作业指导书.pdf VIP
- SFET-77-50500-C-动车组检修KWD联轴节退卸作业指导书-——【上海动车段三级修】.pdf VIP
- JJF(黑)13-2021加油机付油商品量检验规则.docx VIP
- 产品数据管理年终总结.pptx VIP
-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