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录了36人的姓名和绰号。
2、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3、《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
4、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熊大木编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
5、英雄传奇:指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的一类小说。
6、简述《水浒传》的忠义观。 举例:课本P41—42
(1)《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成一曲忠义的悲歌。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就是宋江,宋江可谓小说中忠义的化身。
(2)《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奸逼民反”的道理,很有意义。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传”;“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的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做吞噬。“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3)“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全传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难怪“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转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十分重视维护宗法关系的基本规范“孝”。“孝”在《水浒传》中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对于那些离开土地的市民、商人等“三教九流”的人来说,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范“义”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的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论述《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
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作者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注重细节描写,善于在比照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但整体来看,《水浒》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大聚义后。人物大多失去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举例:课本P44—45
明代前期的诗文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字季迪,长洲(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其诗内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风格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釆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台阁体:指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