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毒性中药的运用经验和思路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性中药的运用经验和思路徐

如何认识中药毒性 运用中医理论化毒为药 郑寿全《医法圆通·用药敝端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宝,病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 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时,不能只是看到某味药的偏性上,而应重视如何配伍、如何以药之偏纠身体之偏的中医之精髓。 如何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必须按照中药、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作为行动准则。 水,喝的太多会中毒;氧,吸的太多也会中毒。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剂量依据可靠 辨证准确 配伍和煎煮合理 中病即止 炮制得法 古今剂量换算 以小青龙汤为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 各三两(?克) 五味子半升(?克) 半夏(洗)半升(?克) 汉代一两=现代多少克?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古今剂量换算标准不统一 一两相当于1.6g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日本汉方学家。 一两相当于3g 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二版( 1964年版) 《伤寒论讲义》 I 979年版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选读》 1995年版段富津主编的《方剂学》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古今剂量换算标准不统一 一两相当于8g,陈家骅根据《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方后“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 一两相当于13.92g 清●吴大澄用货币较得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 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众说纷纭,无所适从。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目前最可信的标准:一两=15.625g,依据如下: 从考古分析来看:柯雪帆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中“光和大司铜权”考证。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从以升为单位计量药物的实际测重来看 药名 原方量(升) 所在方剂 实测量(g) 药典量(g) 麦门冬 7 麦门冬汤 756 12 赤小豆 3 赤小豆当归散 438 30 麻子仁 2 麻子仁丸 208 15 酸枣仁 2 酸枣仁汤 188 15 苇茎 2 苇茎汤 60 30 杏仁 1 麻子仁丸 104 9 半夏 0.5 小青龙汤 48 9 从以数量为单位计量药物的实际测重来看 药名 原方量 所在方剂 实测量(g) 药典量(g) 水蛭 30个 抵挡汤 108 3 附子 3枚 桂枝附子汤 63 15 杏仁 70个 麻黄汤 23 9 桃仁 50个 桃核承气汤 17 9 大枣 30枚 炙甘草汤 120 15 枳实 5枚 大承气汤 30 9 石膏 1枚鸡子大 小青龙汤 70 60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从方内药物重量相对分析(以桂枝汤为例) 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大枣一枚约为4g 一两折合15g:桂枝45 芍药45 甘草30 生姜45 大枣48 一两折合3g:桂枝9 芍药9 甘草6 生姜9 大枣48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从煎煮药物和加水量之比分析(以桂枝汤为例) 原方后注:右五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一两折合15g:总量为213g,水1400ml,煮取600ml,药水比例约1:7 一两折合3g:总量为81g,水1400ml,煮取600ml,药水之比约1:17 现代一般认为药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6-8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因此:一两等于15.625g应该是经方本源剂量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剂量依据可靠 以此换算标准推断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45克) 五味子半升(30克) 半夏(洗)半升(65克) 突破药典常用量的理论依据。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辨证准确 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大胆使用: 清●徐灵胎: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病情重者宜大,轻浅者宜小;急性病宜大,慢性病宜轻。 近代张锡纯说:所服之药,病当之,非人当之,惟用药不对病则人当之而有害矣。药本可除病,而往往服之不效,间有激动其病愈加重者,此无他,药不胜病故也,病足以当其药而绰有余力,药何以能除病乎?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辨证准确 部分医家经验 李可治疗心衰附子达500g。 仝小林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用石膏400g。 刘沛然《细辛与临床》 用细辛亲自品尝120g生药药汁 刘文利用大黄起手120g。 毒性中药使用思路——配伍和煎煮合理 合理配伍 十枣汤配伍: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掰)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 四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