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產概論.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生產概論

作物栽培制度&永續農業 授課老師 : 黃 文 達 博士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 講師 wendar@.tw 02農藝館309室 香料植物學 作物栽培制度 農田種植制度 作物佈局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種植模式 Cropping patterns 種植體制 Cropping sequence 單期作(single cropping): 雙期作(double cropping): 同一田地一年種植作物二次之耕種方式謂之雙期作。 除水田一年二作水稻外,旱田如為雙期作通常冬作種植麥類、油菜,夏作種植甘藷、大豆、玉米。 一年二作時所採用之作物品種大都為生育期較短之早熟品種。 臺灣之耕地至少年可二作,即一年種兩期水稻或一期水稻一期雜作(如加上冬季裡作則為一年三作)。 連作制度是目前台灣最通行的耕作制度,其優點如下: 連作可使經驗增加,栽培技術改進,而使作物產量增加、品質改善,並因技術熟練而減少風險,例如台灣水稻栽培多行連作。 如某種作物價格特別高,農民即對該作物採用連作,以增加收入。 因某種作物需要特殷,雖然經濟價值不大,仍不能以他種作物代替,可行連作,以增加大量生產。 連作可節省勞力及成本,如甘蔗、高粱宿根栽培,水稻再生栽培。 連作在台灣雖然盛行多年,但其害處亦頗多,概言之,有下列數種: 同一作物所需某種或某數種養分相同,如行連作,此項養分易被吸收殆盡而形成缺乏現象。而其他成分又易於過剩,如大豆連作,磷肥會愈形缺乏,氮肥常有過剩趨勢。 同一種作物時常為一或數種病害危害,而連作容易誘導害蟲、病菌滋生蔓延,影響收量及品質。 有些作物如豌豆、番茄、亞麻等之根部,能分泌某種有毒的物質,積存於土中,對同種作物具有毒害作用。 勞力不易均勻分配。 作物依其耐連作之性質可分7類: 由連作而使其品質得以提高之作物:如大麻、菸草、棉、甘蔗、洋蔥、南瓜。 連作之害較少之作物:如稻、麥、玉蜀黍、小米、甘藍、花椰菜。 需休閒一年的作物:如葱、菠菜、大豆等。 需休閒二年的作物:如馬鈴薯、蠶豆、落花生、胡瓜等。 需休閒三年得作物:如芋、番茄、青椒。 需休閒五年的作物:如西瓜、茄子、豌豆等。 需休閒十年的作物:如亞麻。 連作之為害程度依作物種類、土壤類別而異: 一般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繖形科作物較耐連作。 豆科、菊科、葫蘆科等作物則不宜連作。 又深根性作物比淺根性作物連作之害處大,此因前者易使土壤肥力逐漸降低。 夏季作物較冬季作物忌連作,此係夏季高溫所形成的有害物及病蟲害蔓延所致。 土壤種類以砂質土連作之害處較小、黏土或腐質土較大。 【連作障礙之原因】 化學原因: 物理原因:如淺根作物(如麥類)連作,易造成土壤密實,影響作物生育。 生物原因:舉凡病蟲草害的發生,在近源植物間有共通性,連作會擴大相同病蟲草害的生物族群,造成疫情擴大。 化學原因: 化學物質消耗說(Chemical exhaustion theory): 同一作物由土壤中所攝取的養分,大致相同,倘行連作時,則土壤中某種成分,愈形缺乏,而其他成份易于過剩。 例如大豆,雖為增進地力的有效作物,繼續連作,則其吸收大量的磷酸肥料,磷肥愈形缺乏,而氮素肥料有過剩的趨勢,因此土壤養分不能保持均衡。 馬鈴薯行連作時,氮素與鉀素消耗較多,易引起氮素與鉀素的不足,並易罹病蟲害。 有害物質分泌說(Crop toxine production theory): 即認為植物根部分泌出一種有害物質的學說。此說為康道爾(De Candolle,1778-1841)氏所提倡,即植物由根部分泌出一種物質,多為各種酸。此種分泌物能影響次期作物的生長,倘繼續栽培時,則其危害愈烈。 此一現象目前稱為植物相剋作用(Allelopathy),植物相剋作用是植物在代謝過程中釋放有毒物質以抑制本身或其鄰近植物之種子發芽、根生長、植株的發育及開花乃至結果。 決定輪作,應注意的條件如下: (1) 種屬和栽培目的的部分不同之數種作物,配合為一輪作系統。 (2) 消耗地力和回覆地力的作物,作適宜配合行輪作。 (3) 深根和淺根作物交互種植。 ? (1) 選擇感染病蟲害有差異的作物,予以輪作。 (2) 闊葉作物可以減少雜草,狹葉植物有相反傾向,輪作中介入適宜闊葉植物,可抑制雜草生長。 ? (1) 間或栽培深耕而碎土精細的作物,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質。 (2) 輪作的配佈,應注意土地、勞力、資本。 (3) 注意生產物的銷路和價格,以配合收益最大的農作制度。 ( 4 ) 配合給水設備或其他原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