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发热与传染病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急性发热与传染病1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低温: 2.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FUO的概念: 1961年petersdor and been提出,需要满足以下三点: 1.发热持续3周以上; 2.体温超过38.3℃; 3.住院3天未诊断的患者或3次门诊未诊断的患者 1999年,全国感染疾病研讨班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2小时上报。鼠疫、霍乱。 乙类:26种,24小时上报。 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属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病种的确认须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丙类:11种,24小时上报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其中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这都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乡镇之间木有区别。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疾病传播的三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隔离 切断 保护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穿戴防护用品 一戴帽子 二戴口罩 三穿防护服 四戴防护眼镜 , 五穿鞋套或胶鞋 六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脱掉防护用品 一摘下防护镜 二解防护服 三摘掉手套 四脱掉防护服 放入消毒液中 五脱鞋套或胶鞋 六摘口罩 七摘帽子 八洗手、消毒 手清洗和手消毒 急性发热 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谢谢! * * 1.教员进行示范 2.学生跟着练习 3.教员讲述清洗与消毒要求及要领。 感染途径--血液、体液、血制品 乙型肝炎 艾滋病 致病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土壤 当病原体的芽孢 (如破伤风、炭疽) 污染土壤时, 则土壤成为 这些感染性 疾病的传播 途径。 致病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土壤 当病原体的 幼虫(如钩虫)、 虫卵(如蛔虫) 污染土壤时, 则土壤成为 这些感染性 疾病的传播 途径。 蛔虫病 LOGO 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 病原体己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易感者 对某一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 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1. 发热: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马鞍热。 2. 皮疹:内、外疹、顺序、分布、形态(斑丘疹、出血疹、泡疹、荨麻疹)。 3. 毒血症状:全身症状及多器官系统损伤 4.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 发热并不一定都是传染病! 传染病常见的局灶性感染 头颅:脑炎、脑膜炎。 颈部:淋巴结炎、腮腺炎。 胸部:肺结核 腹部:肠炎、细菌性痢疾 皮肤、伤口感染:气性坏疽 常见传染病出疹大致时间顺序 第一天: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第二天:猩红热。 第四天:麻疹。 第六天:伤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在发病1-2周出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幼儿急诊在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 水红花麻斑伤。 急性发热与传染病筛查(1) 急诊医护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