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33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提出了制造自动化计算机的设想,他所设计的差分机和分析机,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概念。尽管由于当时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局限性,这种机器未能完成制造,但它的设计思想,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型,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 ENIAC: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是世界第二台电子计算机,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件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每秒钟可以完成5000次加法和500次乘法。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弹道研究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火力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每张火力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John Mauchly)于 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美国军方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 * * * * * * * * * * * * * * * * 1.5.1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 OS是一组过程的集合,各过程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在操作系统内部不存在任何结构。 操作系统庞大而杂乱,缺乏清晰的程序结构,造成程序错误多,调试困难;程序难以阅读和理解,不方便维护。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无结构操作系统 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是基于“分解”和“模块化”原则来控制大型软件的复杂度的。 OS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方面的管理功能。并规定好各模块间的接口,使各模块之间能通过该接口实现交互,然后再进一步将各模块细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子模块 内聚性 耦合度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模块化OS结构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图 1-6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 2、模块化OS结构 模块化OS的优点 提高了OS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增强了OS的可适应性; 加速了OS的开发过程。 模块化OS的缺点 在开始设计OS时,对模块的划分及对接口的规定并不精确,而且还可能存在错误,因而很难保证按此规定所设计出的模块会完全正确,这将使在把这些模块装配成OS时发生困难; 从功能观点来划分模块时,未能将共享资源和独占资源加以区别;由于管理上的差异,又会使模块间存在着复杂的依赖关系使OS结构变得不清晰。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模块化OS结构 从资源管理观点出发,划分层次。在某一层次上的代码只能调用低层次上的代码,使模块间的调用变得有序。系统每加一层,就构成一个比原来功能更强的虚拟机。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性和可靠性。 分层结构的优点: 易保证系统的正确性 易扩充、易维护性 分层结构的缺点: 系统效率降低了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3、分层式OS结构 被调用功能在低层:如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 活跃功能在低层:提高运行效率 资源管理的公用模块放在最低层:如缓冲区队列、堆栈操作 存储器管理放在次低层:便于利用虚拟存储功能 最低层的硬件抽象层:与机器特点紧密相关的软件放在最低层。 资源分配策略放在最外层,便于修改或适应不同环境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原则 各系统对具体划分多少层次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 寄存器 电路 1 计算栈、微程序解释器 指令集 2 过程、调用栈、显示 过程 3 处理器硬件 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 4 进程原语、信号量、就绪队列 进程原语 5 数据块、设备通道 本地辅存 6 单处理器资源 段、页 虚拟存储器 7 管道 通信 8 文件 文件系统 9 外设 设备 10 目录 目录 11 用户进程 用户进程 12 外部对象 用户程序设计环境 shell 13 功能范围 对象 名称 层 常见操作系统层次结构 第四代OS 客户/服务器模式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 微内核OS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5.2 客户/服务器模式 用户态:用来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进程)所在的层次 内核态:处理用户和服务器间的通信,实现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和较基本功能的进程所在的层次 内核接收用户请求,启动相应服务器,接着接收服务器的应答,回送给发送请求的用户 第一章 操作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读书笔记.docx VIP
- 上海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简表.pdf VIP
- 广西盐业公司的招聘试卷.pdf VIP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课件PPT.pptx
- Haier海尔空调KFRd-120LW 7YAF81 KFRd-120LW 5YAF82 KFR-12ity 5YAF82用户手册.pdf
- 雪铁龙维修 手册 图DS_5LS_Owner_Book_ZH.pdf VIP
- 烟风煤支吊架设计手册-新版.pdf VIP
- 长期卧床鼻饲患者的护理ppt.pptx VIP
-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智慧工厂的安全策略之VLAN的划分.docx VIP
- GB 6246-2011 消防水带标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