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修辞手法学习 2.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常见修辞手法学习 2

八、排比: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通俗易懂、生动具体形象。 例如:共 产 党 像 太 阳 。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例: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先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 比喻句,是比喻句的然后再指出它们分别是哪种比喻句。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wān yán)盘旋在群山峻岭之上。 请你写一个比喻句,描绘一下图片中长城的形态。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 人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 里弹琴; 。 三、夸张 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种类: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四、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组成一对,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起突出作用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六、设 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例: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一定不能偷懒. 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索、体会; 2、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七、反 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 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