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卷第8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01.32No.8
of Normal
2016年8月 JournalJilin
EngineeringUniversity Aug.2016
从《典论·论文》与《文赋》
看建安至太康文学创作倾向的演变
程芳萍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中心,江苏盐城224043)
[摘要]《典论·论文》与《文赋》产生于不同的年代,都属于文学评论的范畴,每个时期出现的论文之
作都会与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风格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两篇作品也并不例外。从建安至太康,文学创作
也终于走上了从重内容到重形式,从风骨劲健到空洞无物的不归路。
[关键词]《典论·论文》;《文赋》;文学创作倾向;演变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42(2016)08—0076.04
《典论·论文》与《文赋》是两篇出现于魏晋之 歌行》正是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和顽强进取的
世的论文名作,它们除了各自代表自身时代文学倾 精神,正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向的同时,也形成了文学批评发展的脉胳系统。对 公。”他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
它们进行研究,将助于我们探究建安至太康时期的 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则又表现了
文学倾向的演变之道。 诗人胸襟的开阔。
一、《典论·论文》与建安文学 曹丕的《论文》正是这许许多多文学创作之花而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出 结出的果实。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
现的一篇文学专论,《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控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
论著,但除《自叙》、《论文》两篇之外,其余皆已亡 一派。”因此,《典论·论文》的出现是文学发展的必
佚。《典论·论文》的出现,是对建安文学作家创作 然,也反映着建安文学这一大气候。
的一个理论总结,同时又是这一时代的必然产物。 《论文》否定了本时代的“文人相轻”现象。开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 头即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后分析了产生这样
其间造就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 现象的原因是“善于自见”和“暗于自见”,客观上来
品,三曹、七子和蔡琰是杰出的代表。建安属于东汉 说因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造成的各有所长、各有
后期,土地兼变剧烈,外戚和宦官专权且互相倾轧加 所短。文人相轻现象有其历史渊源,汉魏时期,品评
上连年灾害,当时的政治极端黑暗和腐败,阶级矛盾 之风盛行,文人们都自视甚高,曹植在《与杨德祖书》
也日益尖锐,激起了农民大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 中这样记载:“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
的过程中,豪强扩张并拥兵割据,引起社会的分裂和 山之玉。”可见,《论文》之于这种现象的批评针对的
极端动荡,曹操《蒿里行》中有记载:“白骨露于野,千 是当时文学创作和欣赏上的一种态度,是应这个时
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当时社 期所要求而提出的,并非无病呻吟。曹丕提出这样
会的真实写照。 一个问题,又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审已
正是这样苦难的时代,才诞生了建安作家的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艺术博物馆展陈模式探究.pdf
- 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另类爱情”演变.pdf
- 北宋经学与文学关系之宏观考察.pdf
- 北魏骈文艺术的流变.pdf
- 壁画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现状及表现.pdf
- 变革时代的文学之“难”——在中日韩三国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pdf
- 博彦和什克的图案艺术.pdf
- 勃兰兑斯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管窥——以《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卷为例.pdf
- 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要素比较不同器官移植急性期患者的功能.pdf
- 不应忽视的隐忧与忠告——《文学是灯》课文意旨浅析.pdf
- 从《开国大典》谈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pdf
- 从《山重水复》的音响之美看壮文文学的审美价值.pdf
- 从《生活与哲学》一课中分析生命价值观教育.pdf
- 从《文心雕龙·通变》看刘勰的文学发展观和创作论.pdf
- 从《岳阳楼记》观贬谪文学中的湘楚文化.pdf
- 从《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看朱子对修辞技巧之高度重视.pdf
- 从波普艺术到后现代主义——情感的回归.pdf
- 从保护“非遗”角度对陕西传统体育艺术资源开发的研究——陕西民间跳绳艺术的实践与研究.pdf
- 从存在论基础看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pdf
- 从存在论视角看马克思哲学的人与自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蓝本.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