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随笔一27——
从《文心雕龙·通变》
看刘勰的文学发展观和创作论
文/张翰
摘 要:((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书中展现了作者刘勰在宗经思想影响下的
文学观念与主张。《通变》篇以“有方之体”与“无方之数”为探讨中心,展开对于文学发展中继承
与创新之间辩证关系的讨论。刘勰肯定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同时又对所处时代翻浅讹新的不良文风
表示不满。为了矫正文坛风气,刘勰主张在创作中注重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以有内容、有力量的创作风格对抗柔靡无物的创作倾向,使文学能够不断地发展前进。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文学
((文心雕龙》是一部以指导写作为目的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的理论带入了文学创作中,使之不再只作为哲学概念而存在。
((通变》是((文心雕龙》的第29篇,位于全书的第六卷。一般来 《(通变》篇主要探讨了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论述
说,历代研究者将《文心雕龙》从内容上分为“文之枢纽”、“文 围绕“有常之体”与“无方之数”展开。“有常之体”即为“通”,
体论”和“创作论”三部分,《:通变》属于第三部分。王运熙先 指的是文章创作的文体特征和特质,“诗赋书记,名理相因……
生将这部分进一步解释为“写作方法统论叫“,即打破文体局限, 故练青濯绛,必归蓝穗矫讹翻浅,还宗经诰”。各种文体的发
讨论篇章字句等文章所共有的特性。《通变》篇与((风骨》、《(定 展都沿袭着固定的名位与思想艺术特性,虽然不同文章在内容、
势》等篇着重讨论了文章的体式风格问题。((通变》篇以文学的 风格、修辞等方面各有所异,但都不会超越固定的体式,并以
继承与发展问题为线索,探讨了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不仅简要 儒家经典作为其主要思想来源。
叙述了历代文学的流变,探讨了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而且对 《[文心雕龙》卷一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
文学创作提出了“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具体指导意见。 骚))五篇被称作是“文之枢纽”,在全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文解字》:“通,达也”,“变,更也”。“通变”一词最早 奠定了全书的思想和理论倾向。“文之枢纽”中所表达的回归儒
提出时属于哲学范畴,源于《: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 家经典、师法正宗的文学主张贯穿全书,是串联全书的主要线
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索。《通变》篇在看待文学发展时,也以“宗经”的基本观点做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 为理论支撑,与其他篇目相互呼应,而不是独立成章。“从质及
行之谓之通”。《周易·系辞下)):“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 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末气衰也。”《文心雕龙》创
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子·原道》: 作于南北朝时期,作者刘勰生活在浮侈浅靡文风盛行的南朝,
“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而归之……夫事生者,应变而动, 刘勰本人对当时文坛“竞今疏古”、“风末气衰”的创作倾向极
变生于时,知时者无常之行……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 为不满,在((文心雕龙》中多次强调要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矫
易其常。”((公孙龙子》中亦有《[通变》篇。探究变化之谊,而 正当时流行的肤浅轻薄的创作倾向。为了挽救当时盛行的柔靡
明其所通”。“通变”探讨的是关于事物发展中的变化与保留之 文风,刘勰特别推重“风骨”,力图以一种充满力量且充实有物
间的辩证关系,最初并不涉及文学范畴。汉代王充在((论衡·白 的创作风气来与之对抗。
纪》中有关于文章审美特征的观点:“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 “通”强调对先代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而继承的基础在于
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 优秀文学作品有着相同的功用,这些功用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
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 而改变。“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其揆一也”出自Ⅸ孟子·
饱。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聚力发展.pptx VIP
- 一种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pdf VIP
- 2024-2025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1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ppt
- 手术室PDCA——提高急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善率.pptx VIP
- 宠物行业宠物智能喂食器研发方案.doc VIP
- 老年人徒手肌力评定健康促进课件.pptx VIP
- TPM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pdf VIP
- 灰库系统钢结构加固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中医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