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陶渊明出仕和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pdfVIP

由陶渊明出仕和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第4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V01.23No.4 ofLeshanTeachers 2008年4月 Journal College Apr.2008 由陶渊明出仕与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 忻凌辰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根据传统观点,陶渊明的个人思想和人格的魅力一直为人所推崇。认为他是中国历代以来文人的高风亮节和 洁身自好的象征。同时,陶渊明的归隐,也被视为是他在壮志难酬的情境之下对于黑暗现实的自觉反抗。然而,本文旨在通 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揭示陶渊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据此得以更好地了解陶渊明为人。 关键词:陶渊明;出仕;归隐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8)04-0014-05 对渊明的为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人物,自晋宋以来,陶渊 明就成了各代学者研究评论的对象。在这个一千多年,关 陶渊明的一生几仕几隐,可谓命途多舛。他为官的时 于陶渊明的个人评价,众说纷纭。而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还 期,自二十九岁起,至四十一岁止,前后共十三年。陶渊明 十分巨大,可谓“变幻千年如走马”。南朝宋颜延之曾将陶 初次任官,大约是在二十九岁之际,出任江州的州祭酒,这 渊明界定为:“南岳之幽居者也。”lI】,这大概是最早评价陶 是个主管教育的官。相当于现今的教育部长。其时是晋孝 渊明的文字了。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陶渊明的隐者身份, 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 所谓“幽居者也”。而到梁代萧统的笔下,陶渊明更是以一 陶渊明在自己五十三岁时,作了二十首饮酒》诗,其 个高洁隐者的光辉形象出现于世。钟嵘虽由于时代风气而 中一首,便是对自己这次为官经历的回忆。 对其诗评价不高,但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目的评语看,可 畴昔库长饥。偷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 见他对陶渊明隐者的形象还是承认并推崇的。有唐一代, 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 思慕渊明之超俗的诗人渐渐增多。王盂的田园诗自是嗣音 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 渊明无疑了,而陈子昂的“帝乡莫期,乘化以归,哲人之思。 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千载不违”讨;自居易的“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H等句 在诗中,陶渊明道出了自己此次出仕的直接动机,即 子,大都表达了对渊明隐居的向往。宋人沿袭前朝,论渊明 因穷而仕。以禄代耕。萧统的《陶渊明传》中也有:“亲老家 的观点也大抵无异。如蔡宽夫日:“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 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寓而皆适,未喾有择于其间,所谓超出遗物者,要当如是。” 1)】的句子,更是为此作了旁证。 吼而同时。也有人认同渊明那不与邪恶政权为伍的气节。如 我们知道,陶渊明在诗文里曾不止一次地描写自己的 胡仔云:“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 贫困:“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缔络冬陈。”(《:自祭 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是乎?”均。这样从五四 文》,《陶渊明集》卷七);“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 以来,论及渊明者,以鲁迅之“金刚怒目”说与朱光潜之“浑 颠里,nPll拙严词。…·...’(《乞食》,卷三);“少而穷苦,每以 身静穆”说为代表,一时争论不休,以至于今。 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卷七)。从这些句子里, 本文通过对渊明前期几仕几隐的生活经历探究之下, 我们可以深深感到陶渊明当时所面临的生活之窘

文档评论(0)

dai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