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简释帛新例_0.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援简释帛新例_0

援简释帛新例 随着大量竹简书籍的出土公布,我们得以援引相关的字形文例来考释楚帛书,从而使楚帛书中的许多疑难逐步得到了解决。 〔 1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的出版, 〔 2 〕 为楚帛书的 研究 提供了新的对比材料,也为我们援简释帛增加了新例。 楚帛书乙篇(居中, 13 行)中第二行有个从“水”从“日”从“ ╚ ”的字(下面以 M 代替),原文说: 山陵亓(其)发(废),又(有)渊厥 M 。 〔 3 〕 M 字过去或释作“洄”;或先释作从“水”从“ 曶 ” 之字,後改释作从“水”从“日”从“巛”之字而读为“溃”;或释作“ 汨”;或隶定作从“水”从“日”从“巜”,谓同“汩”或从“水”从“曰”从“巛”之字,原句“有渊厥 M ”意为“洪水甚深”; 〔 4 〕 此外还有人释作“涿”,有人释作“涅”。 〔 5 〕 其中读“汩”之说近年尤为得到坚持或赞同。 〔 6 〕 坚持释“汩”者以“深水”作解, 〔 7 〕 而“有渊”之“渊”已是“深水”, 〔 8 〕 这样它们都是名词性词语,但是根据上下文,所释“厥”後面的“汩”应该是描写性的词,如同《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如何?”中“厥”後的“大”一样,可见此释还是有 问题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民之父母》可以和今本《礼记》的《孔子闲居》、《孔子家语》中的《论礼》对读。《民之父母》中“亡”字见於 2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号简,共出现 25 次,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根据《孔子闲居》和《论礼》,“亡”在文中都读作“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亡”字作“ ╚ ”的特殊写法,上面所从的“ └ ”当是由战国文字常见“亡”字所从两笔写成的“人”字形简化为一笔书写而成 。根据这个特殊的写法,我们认为楚帛书 M 字所从的“ ╚ ”也是“亡”,在 M 字中起表音作用;过去有学者认为它就是《说文》中的“ 巜”, 〔 9 〕 这是不对的。根据形声字的一般 规律 , M 有可能是渺茫的“茫”的本字或“ 汒 ”字的異体。“茫”表示广阔无边的样子,如《汉书·扬雄传上》:“鸿 濛 沆茫。”颜师古注:“广大貌。”而“ 汒” 在《集韵·宕韵》中是从“水”从“莽”之字的異体,表示水大的样子,与“茫”大同小異。至於 M 的声旁作从“日”从“亡”,我们怀疑它与《集韵·唐韵》中训作“暑热”的从“日”从“ 巟”之字的省体无关,而 可能是光芒的“芒”的本字。《晏子春秋·谏上二一》:“列舍无次,变星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唐司空图《〈绝麟集〉述》:“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後。”此皆星之光芒。而古文字的“日”字形往往表示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至於主张释“汩”者认为它与上下文的“发”、“岁”、“月”押韵并以此作为考释的根据, 〔 10 〕 这对我们但考释其实颇有启发意义,因为“茫”或“ 汒 ”与上文的韵脚“方”、“汤”、“祥”、“常”、“行”、“常”、“当”等押阳部韵, 〔 11 〕 而旧释“汩”这一句与下文出现的“月”和“岁”并不相连接。就是说,从押韵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有利於将此字释作“茫”或 “ 汒”而不利於 释作“汩”。 附 注 〔1〕 曾宪通《楚帛书文字新订》,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 中国 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89~95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曾先生辨析了楚帛书中的“处”、“达”、“坪”“燥”、“李”、“笑”诸字。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李先生当据郭店竹书中常见的从“才”从“匕”的“必”字,将楚帛书中“女必武”的“必”字释出 。 李学勤《“梪”字与真山楚官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八卷 173~17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李先生由郭店竹书“刚之梪也”之“梪”可以读为“柱”,把楚帛书中“天梪”读为“天柱”。拙作《利用郭店竹书考释楚帛书一例》,《战国竹书 研究 》84~85页,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又《楚帛书从“之”从“止”之字考释》,“新出土 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