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_0.docVIP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_0.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_0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公开放映了由他们自己制作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等活动影片后的7个月零13天,上海的《申报》登出一则最早有关中国电影的记载,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当时被叫做西洋影戏的电影,西洋影戏电影出现以后,欧美各国的电影商人纷纷来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放映进口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只是对生活场景和戏剧场景的简单的记录,于是有人出于对新艺术的喜欢,便从中发现了商机,也开始投入到对电影行业的创作中去。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台表演的真实记录,《定军山》被看做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1913年由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该片讲述了一对从未见面的青年男女在父母的包办下进入了婚姻的殿堂,影片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了讽刺,同样《难夫难妻》可以看做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体现了郑正秋改良社会,教化群众的作用,影片也透露出正在酝酿中的中国新文化气息,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期的中国短故事片的发展为中国长故事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早起的中国电影跟世界电影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同样都是经历了从单纯的记录到有情节的故事片,从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从无剧本到粗略的剧本等一系列的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熟悉电影规律,掌握拍摄技巧,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20世纪20代中期前后,即1926年以前,电影的创作内容大多是以社会家庭伦理和滑稽片为主要表现内容。   二、社会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   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共同创办了明星公司,明星公司对中国早期民族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地贡献,起初,张石川主张唯兴趣是尚的电影思想,明星公司拍摄了《滑稽大王游户记》、《劳工之爱情》等滑稽片,这些影片主要是模仿西方的滑稽片,找来外国人直接扮演进行拍摄,不能否认的是20年代滑稽电影的出现使得中国电影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随着长故事片逐渐发展,电影教化功能逐渐的显现,在当时的局面下郑正秋提出了以正当之主义揭示社会的主张,按照郑正秋的教化思想将兴趣与教化相结合创作出了正剧《孤儿救祖记》,它是一部早期中国人通过电影来传递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的代表作,体现了中国早期电影人对社会功利和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影片不仅改变了明星公司的岌岌可危的命运也为中国电影开创了社会家庭伦理剧的序幕,《孤儿救祖记》不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中国电影对西方电影滑稽片的摹仿,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上戏剧学了一些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中,与此同时也讲述了有关中国民间社会家庭理论道德的故事,围绕家庭内部对遗产的争斗,阐述了一个善恶与美丑,忠诚与背叛的家庭伦理故事,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伦理片。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影片,使的影片在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后,立刻获得空前热烈的反响,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故事片,也掀起了社会家庭伦理片的热潮。   作为早期中国电影的实践人郑正秋和张石川多采用劝善惩恶的电影叙事手法来展现中国社会深沉厚重的道德危机,并为克服这种危机创造出一种象征性的赎罪模式。同样在早期中国电影里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影片,大多是有关于父与子、夫与妻、家庭与社会、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叙事框架中,将儿子、妻子、社会、城市与父亲、丈夫、家庭、乡村成为对立面,并在对后者的感情认同中构成对前者的反叛和否定,可见中国早年电影里的伦理道德重在采用对照手法和比兴的方法来思考家庭的道德危机,并借此来寻找中国社会的改良之路从而建立家庭与国家的之间的关系纽带。然而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当时的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和文化的深刻转型,使得电影具有明显的社会改良色彩,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不满社会现实而想试图改进,但是却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和愿望。这股社会家庭伦理剧的热潮一直到1926年以后的社会家庭伦理剧的脚步才逐渐变缓,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家庭伦理剧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影响还是颇大,包括对30,40年代的电影创作中也同样离不开这个话题,甚至是对今后的电视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总体概况与影响   可见,早期的中国伦理道德电影在对各种社会问题以及道德价值,用电影的影像的形式进而展现出来,充分描摹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景象与当时社会影响下的人们道德与心智,并逐步形成中国早期电影的社会关注与道德批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