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书信文
李白书信文
篇一:书信
一、 典故
飞鸽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
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
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
二、歌曲导入
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补充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
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正文:每段提行、空两格写)
此致
敬礼!(问候语)
李春波(署名)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日期)
三、书信的别称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 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 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 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