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导游词.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瑞安导游词

瑞安导游词 篇一:导游词玉海楼 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每个时代总有一批知识分子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书,而且印书、藏书。到晚清,浙江就有四大著名的藏书楼:浙北南浔的嘉业堂,浙东宁波的天一阁,嘉兴海宁的别下斋,还有温州瑞安市的玉海楼。嘉业堂、天一阁我都曾多次进去过,而玉海楼却一直无缘观览。今年四月,我到温州开会,会后专门去瑞安参观玉海楼,以了却自己的一个夙愿。 那天上午春雨霏霏,我在友人的陪同下,走近这幢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逾百年的玉海楼。据友人介绍,玉海楼为清代大儒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所建。“玉海”原为书名,是南宋礼部尚书王应麟所写,他自诩此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而此意思正符合孙氏父子建藏书楼的本意。因此,就借书名为楼名,将藏书楼取名为玉海楼。 此刻,这座建于1888年的江南著名藏书楼,以一种典雅、古朴的风韵,呈现在我的面前。白墙黑瓦,飞檐翘栋,没有宏大富贵的气派,却有精致内敛的风韵。友人告诉我,玉海楼集藏书功能、浙东优秀民居特色和私家园林风范于一体,占地8000平方米,由藏书楼、百晋陶斋、孙氏故居和后花园四个部分组成,三面环以池塘,面阔各五间,楼有廊,前后相通。孙诒让先生生前多在此著书,并收藏了百余块晋砖,所以,这里有个“百晋陶斋”。斯人已逝,晋砖依旧在,不禁让人有些唏嘘。 走进藏书楼,可以看到孙衣言先生的玉海楼藏书记。其中有,“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这样几句话,这大概是孙氏建藏书楼的初衷吧。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悉心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我想像,当年一些渴求知识的“乡里后生”,长衣马褂,在这里静静地翻阅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汲取着人类知识的精华,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玉海楼的藏书楼左右游廊相通,虽然是下雨天,却可以在前后行走而不撑雨伞。从书楼的建筑来看,可以明显看到仿照了天一阁的模式。 二 玉海楼最有建筑品位和文化内涵的,还数孙氏故居。整幢建筑古朴典雅,前后三进,依次为门厅、花厅、正楼,走在里面,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门楼五间加两廊,花厅五间,正楼七间,在同一轴线上,左右对称,规模、级别依次提高。厅与厅之间用大小天井分开,解决了采光问题,意寓四水归堂。 在玉海楼内徜徉,我仿佛看到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衫马褂、面容清秀的孙诒让在这里著书研学,读书会友。孙诒让幼承家学,从小随父居北京,游江苏、安徽、湖北三省。期间结识了大江南北的巨公名流,前辈学者俞越、座师张之洞都很喜爱他。同治七年,孙诒让考中举人。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官运不顺。光绪元年,他三应礼部试不第,从此离开官场,埋头治学。自1888年其父孙衣言为他建楼至1908年离世,他的活动多以玉海楼为轴心。这20年间,正是晚清东西学冲突与融合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其间还发生了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孙诒让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在寻求富国强民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将永嘉学派的经世之学传承发展,以达到“振世救敝”和“富强之原,在于兴学”的改良目的。孙诒让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三部代表作,奠定了他“清代礼学集大成者”的地位。他的《周礼正义》,倾注了他二十七年的精力,七易其稿,被梁启超誉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 三 玉海楼如同一个文化坐标,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堪称当时温州文化的领军人物。他们上接王开祖、林石、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开创的永嘉学派,后承启晚清东瓯务实创新的事功学说。特别是孙诒让,其后半生以弘扬传统学术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广布于世,并于国家变革之际,身体力行,革故鼎新。“先生于礼学至博,独步海内,与事虽有今古文之殊,然不能不叹服之。”这是康有为对孙诒让的赞扬。 离开玉海楼时,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回望在雨中的玉海楼,更觉古朴典雅,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我想,古人曾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孙诒让这位书生,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这句话。他不仅一生著作等身,而且经世致用,在1896年至1908年的十余年间,先后在温州、丽水等地办了新式学堂三百余所。在他的倡导下,瑞安在一年中就有二十余人东渡日本,在浙江教育史上开了留学国外的风气。 虽然他只活了61岁,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后辈的心中,就像这座玉海楼一样。 篇二:泰顺导游词(三稿)_56210(1) 泰顺旅游系列丛书之二 (2007’泰顺乡村导游实训班培训资料) 泰顺导游词 泰顺风景旅游管理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