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副本.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分析课文例证,学习本文对比、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3、深化探究,提高学生语言品味和鉴赏能力,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重点难点: 语言品味、观点态度倾向的把握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研读比较法、问答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马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作者简介 好的,解读完题目,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基础字词 垂涎?? 援例??? 蕴藉?? 尺牍? 斟酌??? 付梓? 下乘作品???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xián?? yuán?? jiè? dú? zhēn? zǐ? chéng? jiáo? zī? 文本分析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多方例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8段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同时,第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两层,第一层是1~5段文字修改与思想感情的关系 第二层是6~7段联想意义的使用 例举感知 郭沫若改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XXXXXX”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和“你这XXXXXXX” (请学生读,并说出两句的不同) 前者单纯叙述、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表达不出呛人辣味。说多了,反而达不到效果。 后者更有判定,定性的感觉,情感冲击力和语势都更强烈。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关于石秀骂梁中书:见于《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有关故事情节是:梁山好汉石秀劫法场救卢俊义被梁中书捉住。梁中书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的留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由于他是朝廷奸臣的忠实走狗,所以石秀骂他是替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话中的“你这”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蔑视。 2)关于杨雄醉骂潘巧云:见于《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故事说得是杨雄上梁山之前的一个情节,杨雄的妻子潘巧云跟和尚裴如海通奸被石秀发现,石秀把此事告诉了杨雄,杨雄在酒醉的情况下骂了潘巧云,一连说了六个“你这”,发泄了难以忍受的怒气。 (3)关于茗烟骂金荣:见于《红楼梦》第九回。茗烟是贾宝玉的书僮,陪侍宝玉在家塾中读书。金荣是与贾府沾亲的一个孩子, 也在这个家塾中读书。金荣依仗贾瑞等人做靠山,欺负了宝玉的好友秦钟。茗烟仗着主子在贾府的地位,大闹学堂,骂了金荣,公然叫阵:“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话中的“你是”有假设语气,意为“你若是”“假若你是”,还带着“你不是好小子”的讽刺意味。提问:什么叫“套板反应”? 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 明确: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朱先生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提问:为什么“套板反应”和创

文档评论(0)

dai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