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课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18VAM=,X)讲述.PDFVIP

教师新课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18VAM=,X)讲述.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教师新课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18VAM=,X)讲述

教师在新课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一章 、 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因而必须遵循一 定的价值原则。任何课程建构如若不优先考虑价值取向问题, 如若没有哲学价值论的引领,都将陷入盲目和混乱,从而以失败 而告终。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学生与作为客体的课程之 间的需要关系的反映。由于这种主客体之间的需要关系是不断 变化的,因而课程价值的内容和水平也是不断变化的;又由于这 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因而课程价值的表现形式 ·1 · 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和类型结构也是多样化的。 在课程发展史上,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人们的政治立场、哲 学倾向各异,导致了对课程价值的不同认识,从而出现了不同的 课程价值追求。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课程价值取向是: 第一,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 主要反映了社会统治阶级对于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例如孔子设置课程和选择课程内容,首先是出于“复礼”(即恢复 周礼)的需要。所谓“礼”,是指维系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人伦关系 和等级制度。在孔子看来,“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周礼,便 不能站稳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孔子特 别强调“伦理政治”内容在学校课程中的核心地位。由孔子整 理、加工、规范化了的课程内容,经孟子和后世儒家代表人物的 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以伦理政治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正统封建教 育的课程体系,其影响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减弱。 这种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在欧洲封建时代也有突出 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封建伦理与宗教教义相结合的面目出现的。 第二,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 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学校教育范围的扩大,以及社 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而产生的。它主张课程要着眼于学 生适应当前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要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由于其 注重课程的实际价值,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因而特别强调实用 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 国学者斯宾塞(Spouser),他在《教育论》书中提出了“什么么知 ·2 · 教师在新课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以一门知识对“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尽 责程度作为衡量课程知识价值的标准,由此对各种知识的相对 价值进行比较,从中选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来设计学校课程。他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指导人 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具有最高的价值。据此他确定了以科学知 识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三,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 的基本特点是注重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如认识价值、道德价 值、审美价值、健体价值等,强调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发展 价值,如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健体价值等,强调课程 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应和促进。在如何看待课程的个人发 展价值问题上,又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分歧:一是智力训练 说。主张把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作为全部课程的中心,课程设 置和编排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智力成长。在这种课程价值观支配 下,课程设计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事实,重知识发现轻知识 本身。这种课程价值观源于西方以它能心理学为基础的“形式 教育论”,后来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学者及布鲁纳(J . Bruner)、吉尔福特 (J .P .Guilford)。加涅等心理学家,在强调 课程的智力发展价值方面,也都有一致的观点;二是人格发展 论。主张课程应以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人格为核心,重视人的 充分自由的发展。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教育思想,后经卢梭、福禄培尔(F .FrobeD。杜威等人的倡 导而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70 年代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对培 ·3 · 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养完善人格的强调又使它再度流行起来;三是协调发展说。主 张课程应致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