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诗文话“三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篇诗文话“三境”

一篇诗文话“三境”  摘 要:在陶渊明的《饮酒》(五)中,诗人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创造了人生的忘世之境、忘我之境和忘言之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因此,《饮酒》(五)是诗人生命体验的形式表达和人生哲理的艺术呈现。   关键词:陶渊明 《饮酒》 生命意识 话语批评      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1],也是人性觉醒的时代。陶渊明作为一个时代的影子,他的《饮酒》诗共二十首,有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五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2]从诗的内容看,大约作于诗人晚年。虽曰自娱且以为欢笑,题目名为饮酒,实为诗人长期隐居,对生活体验和个人心志的情感抒发,是诗言志的人生写照。《饮酒》第五首,写诗人在农耕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人生乐趣,遂以诗文的方式,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内在心志。在其话语结构里,包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隐喻性批判、对自然世界的自由性的向往和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审美性建构。      一、忘世之境人与社会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前一句是说人无法摆脱社会生活的种种限制和束缚。结庐是建宅居住,人境即为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生命如果能够意识到存在就有自己和对象之间的矛盾,或说生存就有欲望。后一句写诗人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累。而字承前转折,车马喧写出世俗的喧嚣和嘈杂,隐喻一个特定时代的大致图景,或是人类社会存在状态的写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魏晋时代更是如此。一个无字的否定性判断,反向透出生命的别一种选择。接前句,诗人无法改变现实,但可以进行自我心灵调节。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前一句是说面对如此喧嚣的现实,诗人何以能心如止水。谁在问,君又指谁?像是泛指,却又可以确指,是人生的自我反思,追问生存的合理性。何能尔,联系上文,诗人面对车马喧的世界,内心世界却何以如此平静?诗人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心远二字是全诗的纲领,指心地寥廓高远,不受人事干扰和世俗的牵累。远字,既是空间上的差异,也是时间上的比较,显示了心物之间的恰当距离。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可以产生特有的审美情感,体味到生存的诗意之境,产生地自偏的效果。诗人借助于主观的想象,诗化生活的真实存在,进入一种忘世之境。   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其他诗人,他是由仕而隐的,羞愧于过去心为形役,而误落尘网中,有望云惭归鸟,临水愧游鱼的感觉,又欣喜于自己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需要入乎其内,有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3]。诗人既生于人境之中,又能心远其外,才能创造出心远地偏的人生境界。诗人的忘世之境,就是要摆脱现实尘世的喧嚣和争吵,回归到大自然之中,虚则纳物,静则观物,人生独与天地精神交往,才能更好地认知和洞悉社会生活。      二、忘我之境人与自然的交往      第二层共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于自然韵致的忘我之境。可分为两个层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生活作为审美对象,诗人用独特的语言将感官所把握的对象直白地叙述出来,形成了富有个性色彩的采菊图、南山图、日夕图和飞鸟图。   采菊东篱下,一个采字,既写自然的采摘,又兼及了人生的选择;菊字,既是采摘的对象,又以自身的属性隐喻了一种人生的品格。诗人需要对生活有明确的认知和判断后才能做出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啊?东篱下是采摘的地点。全句动静结合,是一幅完整的采菊图。它将诗人内在的精神,显现为具体的感官对象,生成视觉和想象的审美空间,与采菊图相对比的是南山图。   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诗人自得闲适之貌,形容不期而然的心境,有着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南山使悠然而动的神态如在目前。见使心物相接,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的色彩。以山的稳静来衬托诗人内心的自然和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直观,景因人而活、因见而动,实现了艺术创造由实而虚的过渡。诗人发现自然存在和人类生命的相通性。此上可以为人生之一种境界。   山气日夕佳,山气呈现出视觉上由下而上的蒸腾状,轻柔而飘逸,自然而自由。山的静和气的动相结合。日夕是傍晚的阳光,多彩而光艳,是视觉美的描述,日的圆与光线的直相互衬托,隐喻人生的曲与直,圆与方。山色的暗和光线的亮相互交织,它们自然存在却又变化奇特、五彩斑斓,山的直立和气的柔媚相互统一,构成一幅完美的夕阳图。佳是诗人的赞美之语,是人生理想状态的诗意写照,生命如山一般稳靠坚定,如气一样自然自由,如光一样丰富多彩,这才是生命的本真存在。   飞鸟相与还,飞鸟是为倦飞之鸟,亦如世界上生存着的人们一样,劳碌不已。相与,写鸟的群飞之貌,隐喻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