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二).docVIP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二).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二)

梅津斋主、古井小妞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二) 甘棠渡 渡头浅水系渔船,细雨冥冥啼杜鹃。花片打门春已尽,牧童林下枕牛眠。 【梅津斋主注释】 甘棠渡:邵阳在西周时,属荆州。召伯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太保召康公,据说他曾经风尘仆仆,来过邵阳。当他来到现在的邵阳市东郊的甘棠渡口,就看见一株甘棠树,浓荫如盖,便召集百姓一起坐在树下,宣布周朝的政令,体察民情。 这棵甘棠树,直至明弘治年间才枯死,但树兜还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巡按御史郜光先从衡阳来邵阳,得知召伯布政甘棠渡的事实。便行文参议张仲谦和知府陆柬,请其在原来的甘棠树旁边,建了一祠,题为“召伯遗爱祠”,又修一座亭子,称古甘棠亭。宝庆人把召伯甘棠布政,看作是灿烂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开端。甘棠渡的召伯祠,也就成了宝庆人所景仰的文化圣地。明清以来,地方官员和文人雅士,都要到召伯祠来祭祀朝拜。如清代黄则有赋“甘棠渡”诗云:“ 渡头芳草浸澄潭,太保风流想象堪。一代雄封燕以北,千秋遗爱汉之南。 水传姓氏犹称召,棠得名贤始觉甘。 老树盘根无觅处,权将残碣细寻探。” 【古井小妞解读】 甘棠渡为此地文化至宝,大观既赏暮春美景,又向古人致敬。 读这首诗,一下子想到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都是写春色,都诗中兼画,景中寓情,各具诗情画意。 “渡头浅水系渔船”,水浅,渔船随意的系在渡头,刘大观的恬淡悠哉之意随景而出。“野渡无人舟自横”,水急舟横,似是悠闲,却空船浮泊,悠然漠然,自由宁静之中,韦应物蕴涵了淡淡的无所作为的无奈。两相对照,二位诗人都负才情,大观要豁达些。 “细雨冥冥”、“啼杜鹃”、“花片打门”,是江南暮春特有的细雨无声,时闻杜鹃哀啼,落英缤纷之景象。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黄鹂深树鸣”,是滁州(即今安徽滁县)的所见情景。景物不同,情致相似。雨中赏春,况味一般。 最有情趣的就是“牧童林下枕牛眠”句。细雨不繁,浓荫可当,顽皮的牧童枕在牛背上,雨不惊,牛不扰,依然安然的睡着,多么祥和的图景啊,简直令人向往!甘棠渡头民风可见一斑。这难道不是“召伯遗爱祠”、“古甘棠亭”的福荫吗? 诗,情味浓;画,景致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脉脉含情。 湛恩亭 湛恩亭枕大江头,漓水遥连湘水流。料峭西风吹暮雨,伏波门对楚天秋。 【注释】 漓水:俗称漓江。桂江上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上源大溶江出兴安县境苗儿山,西南流到阳朔以下称桂江。长82公里。与湘江上源海洋河有灵渠(湘桂运河)相通。江水清澈,两岸奇峰重叠,风景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苏轼《定风波》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范成大《晚步西园》诗:“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古井小妞解读】 傍晚,西风轻拂,微有寒意,独步漓江畔,至湛恩亭。写所见所感。 “湛恩亭枕大江头”,“枕”字极妙,湛恩亭犹如一个素净的佳人,走累了,侧卧江边,枕着淙淙的江水休憩,拟人化的手法。水缠绵宁静,有情;亭安然恬静,有意。在这诗情画意中,徜徉往来,陶醉矣!如此情景交融,不着痕迹。 暮雨潇潇,更显“天凉好个秋”!“伏波”即伏波亭,大观亦有诗《伏波亭》云:“铜柱功初就,明珠谤已归。千秋此亭上,空见白云飞。”这伏波亭应与湛恩亭毗连或相对,都是漓江江畔的景致,位置相对要高出湛恩亭。这个亭门,遥对苍茫的天空。景语亦是情语。此时,诗人空阔、悠远、淡薄的心境也显露出来。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白描式绘景,不露痕迹的情景交融。淡雅的写景抒情中给读者更广阔的遐思空间。 释读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之《玉磬山房文集自序》 曩在粤西作县令,年二十有七矣,始学为散体文字。其时,僚友中有为之者,组织粉泽,客气满纸。与古人立言之义,漫无干涉。欲得钜手以为指授,鲜其人也。 岭外,山川草木多奇诡,猺獞笛蛮,穴食巢栖。其殊情怪状,多畴昔所未闻。不揆蹇陋,发于泓颖,得捻圆一百四五十枚。过岭后,浮家吴门,不珍惜,失去,从此不复为矣。 继在辽左十年,邗上两年,河东五年。长官有知契者,交游有文藻、道义相磋砺者,或于民生利病,有知之而不能已于言者,囊不可括,妄为一鸣,又得数十篇。侍御吴玉松先生、农部员外、同年杨蓉裳先生,皆以其所鸣,譬鸟之于春,虫之于秋,抉乎其性灵,感乎气候,非有所矫饰而然也,谓:“宜授梓,质诸高贤。”辄不揆蹇陋,献此敝帚。 柳子厚之言曰:“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欧阳永叔之言曰:“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观行能无取,信道不笃。平生所读书,无牛身之一毛、沧海之一掬,厚其颜,滥竽文士,不诚悖哉?!吾用吾半生著足之地,过手之吏务,涵濡激发之显爵通儒,藉是以为日记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