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袁葵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袁葵弟)

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 题 目:《凡卡》 工作单位:万江谷涌小学 作者姓名:袁葵弟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523047 《凡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简介】: 《凡卡》一课选自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十五课。本文主要讲述了凡卡在旧社会,过着悲惨的学徒生活,因而写信给爷爷,要求爷爷把他带回乡去。文章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语言平实,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突出凡卡生活的悲惨。此篇文章的意义性很强,除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更能让学生领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设计理念】: 《凡卡》是一文的篇幅较长,但并不难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开始时我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再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语句进行细读;着重通过设计特定的句式让学生重点品读凡卡的悲惨生活,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再让学生情感细读“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语句,使学生对凡卡的同情之感得到升华。最后,让学生想对凡卡说的话以小练笔的形式写进爱心卡中。整节课,教学思路简单,学生易于掌握,把读扎实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读中悟情,并且学得易,学得投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感悟,理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过程与方法: 读──思───朗读——感悟、倾诉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感受凡卡的孤独悲惨的遭遇,产生对凡卡的深深同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凡卡的悲惨的遭遇,产生对凡卡的深深同情。 【教学手段】: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导入揭题: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们作一下比较,你们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童年生活幸福、快乐吗?谁能说说,你们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童年生活快乐在什么地方? (让学生自由答) 师小结语: 是啊,我们大家现在所处的童年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能在优美的环境下读书,身边有那么多关心爱护你的人。可是,有这么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他生活在旧社会里,过着跟我们截然相反的童年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凡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5课的课文〈〈凡卡〉〉。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会明显地把自己现在的生活与小女孩作比较,让学生由衷地觉得自己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这样设计,为把课题《凡卡》的引出作铺垫,使学生在情感上作一个强烈的对比。) 2、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读课题。 3、简介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 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所以写下了《凡卡》这部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该作品的目的,使学生一开始就对作品的主题有个鲜明的感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出示学习要求,投影示: (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会读、难理解的生字、词,并结合课前的预习试着自己去理解。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出来,读一读,理清人物的身份。 (3)、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自然段,作好标记,并连起来读一读。 2、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识记。注意引导学生“蘸”字、“撇”字的写法;“摩”、“娜”字是多音字。 (2)文章主要写了凡卡在莫斯科过着悲惨的学徒生活,写信给他的爷爷,想他的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课件出示: 凡卡(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信的内容为3、8、10、11、12、15自然段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凡卡的悲惨。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凡卡的信,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现在,老师想把凡卡的信读给大家听一听,同学们边听边想一想: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呢?他过的是怎样的学徒生活? 1、师范读。(配乐) 2、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