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代服饰史课案.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明代山东地区的刺绣 明代,在原有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丽线绣,以方孔纱或直径纱做绣底,用合捻的彩色双股线在纱孔中穿绣小几何花,形成底纹,再在几何花纹上绣蒲绒主花,视觉效果艳丽华贵。衣线绣,以暗花绫做绣底,用双股丝线绣花。辑线绣,用硬包梗线圈钉出花纹轮廓线,只钉轮廓不填内部。 七、“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明代山东地区的头衣 7.1总体概况 头衣在山东地区一直比较受重视的服饰之一。从古代单纯的保暖到以之彰显身份,再到美观,它一直经历着一条由实用性到装饰性再到实用性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也遵循着与其他服饰一样的流行规律。 7.2 明代山东地区的帽式 帽是山东地区男子服饰中重要的一部分。帽子的产生最初是因为防御寒的需要,如《后汉书·舆服制》记载:上古衣毛冒皮,后代圣人见鸟兽冠角乃作冠冕冒。这也就是现在的“帽”。相对于其他头衣来说,品种较多。 明代的帽制式也较多。明朝山东民间最流行的是瓜皮帽。此帽本为执役厮卒所戴,后来因为方便,士兵庶人也戴此帽。帽有六掰、八掰之分,上作平行或圆形,用线缝合,下有檐。叫“瓜皮帽”。瓜皮帽夏用结棕或漆纱,冬则用绒或毡,又名“六和统一帽”。明朝瓜皮帽顶只许用水晶、香木。遇丧帽顶用黑或白。 软帽:用一块圆形布吊作帽顶,下缝布帛帽圈,后垂双带的便帽。 乌纱帽:是用乌沙制成的圆顶官帽,东晋朝官已戴之,明朝幞头形制乌纱帽为百官公服。 烟墩帽:直檐而顶稍细,上缀金蟒或珠玉帽顶。冬用鹤绒或纤丝、纱制作,夏用马尾结成,内衬佩带。 边鼓帽:是一种尖顶带檐的圆帽,元代遗制,一般市井少年、平民仆役等常戴,明嘉靖时极为流行,清代亦常见。 瓦楞帽:帽顶折叠似瓦楞。用牛马尾编结。嘉靖初生员戴之,后民间富者戴。或即《留青日札》所说官民皆戴的形似代兜,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的帽子,也是元代帽饰流传演变形式。 7.3 明代山东地区的幅巾 幅巾:明代山东一般人常用的幅巾名目较多,有四方平定巾、汉巾、晋巾、唐巾、诸葛巾、纯阳巾、东坡巾、阴阳巾、九华巾、玉台巾、逍遥巾、纱帽巾、华阳巾、凌云巾、云巾、和靖巾、方山巾、等几十种之多。 这些巾式,或为明朝新制,或承袭前代旧式。另有四方头巾、网巾老人巾、等。 八、从“三寸金莲”看女性之美 ——明代山东地区的鞋子 鞋子:鞋在古代时期叫做履。履的产生是赤足行走顶峰原始生活方式的一种进步。履具有御寒和护足的实用功能。而进入文明社会,履则是形象仪态的的社交标志之一,并演变成一种“礼”教文化。作为礼制服饰系统的要素,直到现在,鞋履的这种标志性任然很强.而明朝时期女子缠足盛行,山东地区女子以三寸金莲为美。 古代袜子:古代袜子称为足衣或足袋。六朝时期穿袜逐渐流行,人们以袜裹足,穿在鞋具之内。到了明代,袜子不断演变出新的款式。明代妇女穿“膝裤”,此风在唐时流行。膝裤就是膝袜,属于女袜。旧拖于膝盖,下垂没鞋。女袜长与男袜相等,或镶彩,或绣花,或纯素,甚至有用金珠翡翠做装饰的,饰物虽各有不同,制式却 大体相同。崇祯十年以后,袜的式样流行短小,仅及胫上。 九、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明代山东地区的发饰、化妆 9.1 明代山东地区的发饰 明代山东地区流行发饰:明代山东地区的发饰逐渐回到汉唐那种将头发束于头顶的发型。士大夫家族的发式和一般百姓的发式不一样。明代男子特别流行乌发和生发之术。 女子的发式在明朝都有明确规定,但到明朝晚期,随着社会风气的飞速变化,发型几乎也是几年一变,嘉靖以后,变化较多。有“挑心髻”、“桃尖顶髻”、“鹅胆心髻”、 “堕马髻”、“金玉梅花”、“金绞丝灯笼簪”等等。另还有假髻(又称鬏髻)。在这些发髻上还根据不同喜好插有各种挂佩及发簪等。山东地区和别的地方的流行发型也有较大差别。 9.2 明代山东地区的化妆 明代化妆:山东地区的面部化妆起源于周末的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化妆材料现在已知的已有粉、胭脂、黛。当然,这三种材料也一直是我国女子化妆的主导材料,同样也是化妆的主要内容。明清的妆容虽脱不了涂粉抹脂的红妆,但也越发清秀是纤细而略微弯曲的眉毛,细小的眼睛,薄薄的嘴唇,白净脸庞的形象,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趋向。 9.3、明代山东地区的化妆工具 镜子:明代铜镜成为妇女尤其是深闺少女时不可或缺之物。明代开始出现了用玻璃制造的镜子,玻璃本作为“颇黎”,在当时是国之宝。玻璃镜比铜镜明亮,映像更加清晰,透明感强,与铜镜相比,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制造技术,玻璃镜一直都很稀少珍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