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凸现语文本色 彰显人文精神
新沂市王庄中学 葛艳红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指向。成功的教育应该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求知,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进而实现他们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语文学科的教育更是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因而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精神文化的浸润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文化道德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时代文化的补充,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化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人。所以基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和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凸现语文本色,彰显人文精神,让语文学习为学生的生命导航,让学生的精神之树常青。
一、挖掘文本,吸纳人文精神
语文教科书是进行母语实践的凭依,它通过一系列反映作者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的名篇佳作,楔入和拥抱社会生活,切入历史的深层文化意识,起到对学生浸润心灵,感染思想、熏陶情感,提升人格的春风化雨的作用。
我们应在日常备课时有意识地挖掘课文所蕴涵的生命精神,并深入浅出地将这种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联结,使之化为学生自觉的精神动力。学过《我与地坛》的人都会被文中深沉的母爱所打动,学习时,就要教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苦难,学会尊重爱、回报爱。再如《呐喊自序》中百折不挠的勇气、《离骚》中九死未悔的执著、《赤壁赋》是乐观豁达的情怀……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决不能简单带过,而要细致地将它们融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深入到语言文学构筑起的王国,咀嚼、品味、感悟、深思,会更深刻认识人世的沧桑,受到美好情操的熏染,净化和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作品中蕴含的思想高地、智慧高地,更能驱使成长中的青年不得不思考一些严肃而又唾手就可解答的问题:生活道路的走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善待生命的美好,怎样发挥聪明才智,不负此生。先哲先贤,思想者、践行者,在一篇篇充满睿知的文章里,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中唤起读者精神上的觉醒,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之作都蕴涵着对天、地、人的精辟论述。他们的博大胸怀和非凡的智慧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都有着无穷的启迪作用。
二、构筑平台 点燃生命激情
语文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它应成为师生共同构筑的一个知、情、意、趣、法的演绎舞台,成为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的场所,成为点燃热情、播撒希望的圣地。
记得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母爱,我在课上特意播放了一首满文军唱的《懂你》。在听完之后,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眼中噙满了泪花,就连平时特别令人头疼的几个调皮的学生也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几份懊悔、几份自责、几份感叹……接着,我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母爱。
他们的表现真是让我感到意外,特别是一位平时不爱讲话,似乎已被我遗忘了的名叫刘猛的男生。他的发言,让全班同学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记得他最后的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些花开在树上,有一些果结在地下。而我的母亲就是一株树,一株开满紫色花朵的苦楝。她的孩子是她的果实,即使真正成熟了,她也不要她们坠到地上去。她要把她的果实高高地擎在枝头,穿云渡月,沐风浴雨……”说完之后,他的泪也无声地滑落到了嘴边,同时,课堂也就在这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课堂成了洋溢着学生最美、最丰富的情感光辉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和锻炼,教师里再没有阴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了亮点,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和谐、本真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反思同在。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而在这堂课之前,我一直以为基础不好的学生,怎么开导也好不到哪儿去。可是这次,他们的表现嘲笑了我的偏见。同时也让我明白,学生的潜能就像“冰山”需要老师用智慧去移开“冰块”,用真情去点燃“火种”。学生的“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被滋润,被激活,被升华。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情人,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涌动的大磁场,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因亭怀古》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了辛弃疾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与英雄失志和悲摧心肝的痛苦;《将进酒》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李白的飘逸狂放、放浪形骸之下不为世用的痛苦而不屈的灵魂;《哀江南》的课堂,让我们沉浸在苏昆生感慨的今昔黍离之悲之中。
我们的语文课必须牢抓“以学生为本”这根绳子,致力于创造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这片沃土中尽心耕耘,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挥洒。
三、交流心得 放飞心灵梦想
写周记是学生倾诉内心情感的有效方法,而批阅周记便成了师生交流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周记中流露出的迷茫、苦恼与矛盾,教师绝不能孰视无睹,而要担当起知心朋友的角色——既是真诚的倾听者和抚慰者,又是睿智的启示者和鼓励者。所以每次对交上来的周记,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