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长诗《童僧》心理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莱蒙托夫长诗《童僧》心理探析

莱蒙托夫长诗《童僧》心理探析   摘 要: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是俄国文学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先驱。叙事长诗《童僧》代表着莱蒙托夫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本文通过分析童僧的内心独白,来感受莱蒙托夫描写人物内心的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领悟莱蒙托夫深邃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莱蒙托夫 童僧 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 童僧是莱蒙托夫早年就开始塑造的形象,诗人一生中,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莱蒙托夫最早是在长诗《自白》(1829―1830)中对童僧这一主题做了尝试,他描写了一个被关在修道院里的西班牙僧侣。而后又在《大贵族奥尔沙》(1835―1836)中描写了16世纪俄国修道院中的俘虏阿尔谢尼。直到1837年,莱蒙托夫在格鲁吉亚的古都姆茨赫特,遇到照看寺院的老僧时,这一构思才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它的基础,1939年写成长诗《童僧》 莱蒙托夫在长诗《童僧》中描绘了一个被俄国将军带回的俘虏――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他年纪虽小,却坚忍不屈,他“如山中羚羊,/胆怯而粗野,/又宛似芦苇,纤弱而柔韧。/他身上难耐的病痛,/激起他先辈不屈的精神。/他一直受着痛苦的折磨,/可是从来不怨天尤人”。由于命运的捉弄,他与家人失散,流离失所,被收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寺院中,他无法遏制地想要回到家乡,“他望着东方,/长吁短叹,孤独地、默默地徘徊,/一种不可名状的乡愁,/常常萦回在他的心头”。寺院的生活虽然使童僧免去了磨难,但是同样也使他失去了童年的欢乐。阴森森的高墙禁锢了童僧的自由,他孤独又忧伤。但是,“只有一个念头主宰我,/一种激情,烈焰般的激情……/从令人窒息的祈祷的教堂,/飞向忧患和搏斗的好地方”。童僧心中燃烧着火样的热情,使他强烈地向往久违的故乡,向往美妙的自然和多彩的人生,于是铤而走险,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童僧逃出了寺院。在寺院外,他度过了“三个幸福的昼夜”。在森林里,他与金钱豹殊死搏斗,他相信自己“假如生在故土,/我也会是好汉,/不落人后”。但是人终究敌不过命运,童僧终于明白:“但是命运在嘲笑我,/我在徒劳无功地同命运硬拼。”童僧的逃跑以失败告终,他被人抬回了寺院,郁郁而终 一、内心独白 莱蒙托夫不仅在心理小说中,而且在浪漫主义长诗中也力求通过人物自己的叙述揭示他的内心世界。长诗《童僧》共二十六节,前两节是作者的前言,交代了童僧的来历,从第三节开始到长诗的结尾,都是童僧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这种写作方法,可以表现处于意识范围各个层次上的意识活动的内容和过程”①,并且,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适合于揭示主人公的心灵,述说童僧在寺院内压抑而孤独的生活,对故乡和大自然的向往,以及逃出寺院后的所见所闻所想。徐稚芳在《俄?_斯诗歌史》一书中评述道:“长诗《童僧》的中心,就是主人公的个性和他的内心世界,莱蒙托夫通过人物的大段独白,极其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 坟墓不叫我胆战心惊,/据说在冷漠的永恒的静谧里,/痛苦自然就会沉睡,/但诀别人生我感到惋惜。/我年纪还很轻、很轻……/青春时你可曾有过幻梦?/你也许不知,也许忘怀:/如何地恨,如何地爱;/当你从那高高的角塔上,/望见太阳和原野的景象,/你的心怎样欢快地跳荡?/在角楼里空气清新异常,/有时一只乳鸽飞来,/谁也不知道它来自何方,/它被雷雨惊得蜷缩着,/在深深的墙洞里躲藏。/如今纵然这美妙的世界,/再也唤不起你的热情:/你头白体衰,别无向往。/这何妨?长老,你饱尝了人生!/有多少沧桑你正可忘掉,/我若像你一样生活过该有多好! 童僧不惧怕死亡,只是不愿意年纪轻轻就诀别了他所热爱的生活。纵使童僧被困在寺院的高墙之中,他仍不忘眺望远方,眺望太阳和原野,观察躲雨的乳鸽。童僧将这世界称作是“美妙的世界”,感受大自然可以让他的心儿“欢快地跳荡”。从这段自白,我们可以读出童僧的内心是青春且热情的,他对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可是,寺院限制了他的自由,不能去过向往的生活,不能亲身去感受大自然,童僧心里又有多少愤懑和忧愁,心中几多的愤懑只能化作一句话:“我若像你一样生活过该有多好!” 二、景物描述 通过童僧之口所描述的事物,实际上都经过了童僧内心的加工,融入了童僧内心的感受,所以,这些事物也相应地可以反映出童僧的心理活动。纵观全诗的景物描写,大都饱含着童僧的个人情感。引一段童僧的独白: 你知道我出去后见到什么?/我看见一堆堆幽暗的山岩,/被洪水冲散了相依的姻缘,/我猜透巨岩的离情别思……/这是上天给予我的启示!/崖岩早就在高空之中,/张开了它们巨石的臂膀,/时刻都盼望着相会成双;/然而岁月不停地奔流,/它们永远也无法聚首!/我看见连绵不断的山岭,/稀奇古怪,有如幻梦,/一座座高峰矗入青霄,/在霞光中像千百个祭坛,/上面时时青烟缭绕,/一片片白云追逐不息,/离开自己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