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模糊控制(5-2)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55模糊控制(5-2)分析

第五章 模糊控制技术(2) (Fuzzy Control) 交大机械学院 赵升吨 教授 第四节 模糊关系 (Fuzzy Relation ) 一、关系 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描述事物间联系的数学模型就是关系。 二、直积 设有两个集合A、B两者之间的直积 它是由序偶(a,b)的全体所构成的二维论域上的集合。 三、模糊关系 是普通关系的推广。 普通关系是描述元素之间是否有关联, 模糊关系则是描述元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多少。 定义:设A×B是集合(A和B直积),以A×B为论域定义的模糊集合R称为A和B的模糊关系,对A×B中的任一元素(a,b)都指定了对R的隶属度 ,R的隶属函数 可看作以下映射 因此 是以(a,b)为自变量的空间曲面, 用矩阵表示 第四节 模糊关系 例:设X为横轴,Y为纵轴,X×Y是整个平面,模糊关系“x远大于y”的隶属函数为 第四节 模糊关系 第四节 模糊关系 例 X={1,4,7,8} Y={2,3,6} 定义 则 第四节 模糊关系 四、模糊关系的运算 (模糊关系的合成意义) 设R,S分别是X和Y上的模糊关系,那么R和S的合成 是Z上的模糊关系,其隶属函数为 前一矩阵的列数和后一矩阵的行数相同,计算时, 先相乘(前两者之间取最小), 后相加多个(多个之间取最大)。 第四节 模糊关系 设U,V,W是论域,Q是U到V的一个模糊关系,R是V到W的一个模糊关系,Q对R的合成 指的是U到W的一个模糊关系,它具有隶属函数 当论域U,V,W为有限时,模糊关系的合成可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表示。设Q,R,S模糊关系对应的模糊矩阵分别为 即用 表示模糊关系的合成。 第五节 模糊推理 一、模糊语言(自然语言常具有模糊性,形式语言(计算机语言)则是二值性) 1、人类语言的模糊性 包括模糊名词,模糊副词,模糊形容词 例:好人、很、特 2、计算机处理模糊语言的方法 例如:9个人的身高:U=[130……210]={u1,u2,……u9} 个子高={0.0,0.0,0.0,0.2,0.4,0.6,0.8,1.0,1.0} 个子很高H2(个子高)= 第五节 模糊推理 ① 单词:表示概念的最小单位: 大、小、是、高、低、漂亮 ②词组:单词通过“与”“或”“非”等这样的运算符连在一起构成的词组。年轻或年老 ③语气算子λ 表示通常的 “冷、热、高、低、大、小”等概念的模糊模糊程度大小的词。 通过在上述模糊词前面加上修饰的词。 比较、很、特 第五节 模糊推理 λ为正实数, λ1加强语气,称为集中化算子, λ1减弱语气,称为散漫化算子 例λ=4 极、 λ=3 非常、 λ=2 很、 λ=1.5 相当 λ=0.8 比较、 λ=0.6 略、 λ=0.4 稍微、 λ=0.2 微有点 相应的隶属函数中μA(u)变为[μA (u)] λ 第五节 模糊推理 ④模糊化算子,对论域X上集合A(清晰集合)经模糊化算子F作用后构成一个新的模糊子集F(A)(u) F[A (u)]=(EOA)(u)= 其中E是U上的一个相似关系,论域U=(-∞,+∞),E一般为 正态分布。 式中δ为参数,取值大小反映了模糊化的程度 第五节 模糊推理 例如A (u)为一个确定的数4,而F[A (u)]则表示一个峰值为4的模糊数,它对应的词为“大约4 ”的模糊概念 第五节 模糊推理 ⑤判断化算子: 能使模糊趋于清晰,或使F为肯定。 例如:倾向(偏向)于年轻以 为标准。 第五节 模糊推理 二、模糊命题 命题是具有某种意义的陈述句,有明确的判定。 1、定义:当命题表达的含义不明确或者命题中所用的概念是模糊概念时(大、小、快、好)或被一些模糊的语气算子(非常、比较、很)修饰时,这样的命题称作模糊命题。 例如:加热炉中温度上升太快。 这顿饭很香! 我烦着呢! 第五节 模糊推理 2 运算 模糊命题真值V(p)=x(0≤x≤1) P∪Q:x∨y=max(x,y) P∩Q:x∧y=min(x,y) 三、模糊推理 1.定义: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来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的联合, 而推理则是判断推断的原名 例如:U是a:若u是a,则u是b。 第五节 模糊推理 模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