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里巴巴下一代互联网是云脑物联网剖析
阿里巴巴下一代互联网是云脑物联网”
2016-03-03?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中国管理咨询交流平台
文章来源 | 阿里研究院 DT未来研究中心?
作者 | 田丰
2月29日,在大咖云集的“阿里巴巴物联网生态峰会”上,由阿里研究院、华泰证券研究中心两大智库联合发布了重磅研究成果——《互联网3.0:“云脑”物联网创造DT新世界》新书,未来二十年,我们的世界将发生什么改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将如何演进?阿里巴巴怎样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答案尽在此书中。
(一)互联网3.0
互联网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中,发展方向始终未变,以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全球网络为供需控制器,以数据计算为智能驱动,历经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图 2:互联网1.0、2.0、3.0
? 信息来源:阿里研究院、华泰证券研究中心联合出版《互联网3.0:”云脑”物联网创造DT新世界》,2016
互联网1.0时代,人们因为线下的“信息不对称”,通过PC查找网上信息,大量的信息逐步通过网站网页在线化输入、存储、展示,产品与服务仍在线下,后来产生了“信息盈余”,找到精准信息的难度与需求加大,“搜索引擎”成为大众核心工具。
互联网2.0时代,即“移动互联网”,人们因为线下的“效率不对称“,通过手机安装各种App应用软件,产品与供应链仍在线下,大量O2O服务被开发出来,产生了“服务盈余”,找到最优服务的难度与需求增长,各类提供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共享经济”服务平台成为主流。
互联网3.0时代,即“物联网”,人们面对碎片化的市场需求、浩瀚的数据资源、极快的商业节奏,呈现“智慧不对称”(人与人、人与算法),通过跨终端的“云脑”(个人助理和专业助理)在线提供快速、精准、专属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备选方案,而所有硬件、服务都已联网,面向全网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控制的云脑,将成为每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外脑。
马云指出:“我们在经历的这一次技术革命,是在释放人的大脑。未来三十年,整个变革会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大风起兮云飞扬,智能物联“风口”在云端。人类的科技变革如大海一般,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没有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在近十年的全面普及,就没有物联网的“今天”与云脑的“明天”。
德国提出通用计算、二进制的大师莱布尼茨已经预见到几百年后的未来——“用计算代替思考”,正是云脑物联网的主旨。2016年新年伊始蓝色巨人IBM顺应大势推出“认知计算”,接替“智慧地球”成为下一代科技创新战略,物联网产业成熟时,“智商”各不相同的云脑正在“互联网社区”的“大数据学校”中日夜用功学习,IBM Watson、Google Now、Facebook M、Apple Siri、Microsoft Cortana、Amazon Echo、阿里巴巴个人助理+、百度度秘这些“同班同学”,都在各自擅长的行业领域快速成长,希望能够以接近人类的方式认知、服务这个世界。
(二)“云脑”控制万物
Intel预测2020年有500亿设备相连,“万物互联”后的下一个挑战是“万物控制”,将凯文凯利的“蜂巢”理论延伸,如果每一个智能设备是一个较低智能的“蜜蜂”,而大量设备组成的自动服务网则是“蜂巢”,未来如“养蜂人“一样,我们操控的绝不是一只“蜜蜂“(智能设备),而是整个“物联蜂巢”,唯有依托貌似“失控”的自动服务网,通过机器学习、自动控制策略实现基于数据的智能设备微观自管理,有限的人类管理员才能在宏观上驾驭近乎无限增长的物联设备生态圈。
图 3:2022年一万亿个互联网传感器遍布全球
?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深度变革:技术引爆点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2015
1) 泛在连接:人人都是网民。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2年,将有1万亿个传感器接入互联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会联网,每个设备都能与基础设施相连,通过家中、办公室、汽车、商场、餐馆等场所内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各类智能终端,全球每个人都永续在线,例如家中放置的一个智能音响即让全家人联网,智能汽车让所有乘客联网,智能楼宇的触摸屏让所有来访者联网,贴身穿戴的智能衣服、智能首饰、智能鞋、VR眼镜、虹膜眼镜让人联网“零距离”。
2) 泛在服务:物物都是服务。计算机大师Alan Kay提出:“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制造他们自己的硬件。”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服务内容前置于物联终端,形成无数个微服务入口,商品与服务密不可分,例如智能厨电成为美食服务入口,智能冰箱成为冷链电商服务入口,智能音响成为音乐服务入口,智能机器人成为综合服务入口,“万物即服务”(TaaS, 即Thing as a Service)成为普遍现象。
3) 泛在需求:数据都是需求,分析无处不在。在TaaS基础上,传感器收集到的个人行为数据,让“云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