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中装新网.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韶关学院-中装新网

韶 关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 学生姓名:苏权伟 学 号:09112021021 院(系):美术学院 专 业:艺术设计 班 级:09艺术设计1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傅志毅 教授 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2013 年 5 月 (教务处制表) 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 摘要:本案旨在以开平自力村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自力村目前旅游产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策略。其中以观光建筑中的华侨博物馆为方案,探讨新时代建筑该如何传承碉楼建筑文脉,以期促进自力村的旅游经济发展,保护传统碉楼的物质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遗产;自力村;旅游产品;建筑;传承;新时代 目录 一、开平碉楼的概括 ………………………………………………………(1) (一)开平碉楼的概念……………………………………………………(1) (二)开平碉楼的起源…………………………………………………(2) (三)自力村碉楼村落简介………………………………………………(3) 二、开平碉楼建筑风格…………………………………………………………(3) (一)中式外观结合外来形式……………………………………………(3) (二)西式外观融合中国传统元素………………………………………(4) (三)自力村建筑代表……………………………………………………(4) 三、开平自力村旅游现存问题与开发对策……………………………………(6) (一)自力村现存开发问题…………………………………………………(6) (二)自力村开发策略………………………………………………………(7) 四、自力村整体规划设计……………………………………………………(8) (一)项目概况……………………………………………………(8) (二)规划设计………………………………………………………(9) 五、设计阶段………………………………………………………………(10) (一)博物馆设计理念………………………………………………………(10) (二)博物馆设计……………………………………………………………(10) (1)总平面布置………………………………………………………(10) (2)交通道路布置……………………………………………………(11) (3)景观绿化…………………………………………………………(11) (4)建筑外观形象……………………………………………………(12) (5)空间形态…………………………………………………………(13) (6)装饰艺术…………………………………………………………(14) 六、重构文脉建筑设计的可推广性……………………………………………(15) 七、结语 …………………………………………………………………………(16) 参考文献…………………………………………………………………………(17) 致 谢…………………………………………………………………………(18) 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 09艺术设计1班:苏权伟 指导老师:傅志毅 教授 前 言 我国广东省五邑地区(开平、新会、台山、鹤山、恩平)的碉楼是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开平市是碉楼分布的中心、也是数量最多的地区,据普查,开平的18个乡镇现存碉楼1833座,俗称“中国碉楼之乡”。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开平碉楼的概况 (一)开平碉楼的概念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 部,地处珠江流域潭江中下游, 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潭江及其多条支流穿过中部向 东注入珠江,两岸是肥沃的冲 积平原,中部构成了河网交错、 江河密布的地貌。今日的开平 东接新会,西连恩平,北与鹤 图(1) 山、新兴接壤,东南与台山相 邻(如图 1)。 碉楼在我国是一种分布较广的乡土建筑,很多民族都有兴建。“楼”字最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出现,“楼,重屋也”,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房屋都可谓之“楼”,它是用于表达多层房屋建筑的时俗常用字。唐朝人李贤使用“碉”字来解释这种乡土建筑的。后来的“碉楼”一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为:供观察、射击、驻兵用的突出于地面的多层工事。多为砖石和混凝土结构,有圆形、方型、多角型等数种,俗称“炮楼”。也就是“楼”的多层建筑形体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而构成的建筑物。碉楼的建造是受到秦皇汉武时出现的“角楼”或“望楼”的启示,早在汉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扎根在中国城乡了。开平碉楼不像其他地区的碉楼具单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是一种在外观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