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答.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武传导学案答

《苏武传》答案 效果展示 1.A(B.任命或授予官职;C.难道;D.答复、回复。) 2.C(A项“奉”通“捧”,“庭”通“廷”,“孰”通“熟”。B项“质”通“锧”,“详”通“佯”;C项“不”通“否”;D项“案”通“按”,“缪”通“穆”。) 3.答案:C 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4.答案:C 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答案:C 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自主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hún yé jū?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2.实词 (1)引(1)牵引,供出(2)拿.举(3)带领 (2)节(1)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2)气节(3)季节(4)节气(5)节操(6)贞节 (3)会(1)恰逢(2)共同(3)会合(4)应当,表推测(5)应当 (4)使(1)使者(2)派遣(3)假使(4)让(5)派遣使者 (5)当(1)抵偿(2)判处(3)抵挡(4)掌握 3.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①连词,假使 ②上 ③某时/当(时) (2)以 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在 ③介词,因为 4.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 使动,使……回去(2) 语,告诉(3) 使动,使……投降(4)使动,使……投降(5) 形容词的使动作法,使……肥沃?(6)名词作动词,下(7)名词作动词,织网(?8)名词作动词,拄着,手里拿着(9)意动,认为……壮??(10)名-状,用剑??(11)使动,使……争斗(12)名词作动词,生育??(13)名词作状语,在夜晚(14)名词作动词,灭族 5.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汝,你??(2)去-弆,收藏?(3)旃-毡,毛织的毡毯?(4) 亡-无,没有??(5)决-诀,辞别;衿-襟,衣襟???(6)宿-夙,早;昔-夕,晚??(7)畔-叛,背叛 6.古今异义词: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2)实在。(确实活着)(??3)明年(第二年)?(?4)虚心(不抱成见) 7.特殊句式: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判断句。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被动句。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被动句。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宾语前置。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宾语前置。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宾语前置。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合作探究】 1.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 汉朝与匈奴连年征战,在相互窥探对方军事情况时,互扣对方使节,处于敌对状态。单于即位后,担心汉朝的进攻而主动求和,互遣被扣留使臣。在此情形下,苏武率团出使匈奴,担起了议和的重任。但此时汉朝与匈奴的敌对关系并未根本解除,议和只是单于的缓兵之计,苏武此行还是充满凶险的,但他仍毅然出行,这就为苏武被扣埋下伏笔。 随堂练习 1.D(暗地里) 2.D(例句和D句是,A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B句是名词作状语,C句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B(虞常要射杀卫律,尚未付诸实施,所以还不能称为“行动”,一错;况且,他想射杀卫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在汉的母亲和弟弟“幸蒙赏赐”,这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国主义,B错) 第二课时 1.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

文档评论(0)

mk80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