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分析.ppt

8-4-2-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4-2-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分析

7.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农作物的地区布局合理的是 ( ) A.洞庭湖平原:水稻、花生 B.成都平原:水稻、油菜 C.三江平原:甘蔗、棉花 D.珠江三角洲:水稻、甜菜 8.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推测:闻名全国的“蒙牛乳业”生产基地位于我国的 (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C B 9.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耕作业 B.在地势低洼的南方地区,挖池养鱼,鱼塘周围种植果树 C.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植树种草 D.在半干旱地区开垦草原,种植粮食 √ 10.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县地形示意图,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在空格中填写出相应的农业生产类型。 林 畜牧 种植业 渔 N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联系实际,举出一些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例子。 正例:沙漠中种植沙草、沙棘; 山区发展林业、畜牧业、立体农业 南方平原区发展基塘农业。 反例:陡坡开荒、围湖造田等 【演练平台】 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 市场上有需求吗? 国家政策鼓励吗? 交通运输方便吗? 我的技术水平能达到吗?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策、市场、技术装备、劳动力素质等 A 种水稻(南方)、小麦、玉米(北方) 理由:离城区较远,土地平坦,地价较低,粮食作物产值低,需要广阔的土地。 B 居住在B、C两地的农民面临两种选择: ①种植水稻、小麦、玉米;②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说说你的理由。 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理由:离城区较近(接近市场),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产值高。 C 【练习平台】 二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么分布? 知识回顾 如果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小试身手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 宜林则林 太行山 降水较少、牧草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牧则牧 内蒙古高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宜粮则粮 东北平原 河湖、沿海: 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 宜渔则渔 洞庭湖 A D C B 请你根据图文显示的条件,安排适合的农业生产部门,并说明理由。 宜林则林 因地制宜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宜粮则粮 【合作探究】 农业生产的布局,受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 图中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面对如下两种选择(1)种植水稻、小麦、玉米;(2)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等生产。B、C应选哪一项?为什么? C A B 种水稻(南方)、小麦、玉米(北方) 理由:离城区较远,土地平坦,地价较低,粮食作物产值低,需要广阔的土地。 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理由:离城区较近(接近市场),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产值高。 农业生产的布局,受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光照 热量 水分 地形 土壤 市场 需求 交通 技术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增长方式由广种薄收到优质高产 机械化、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进步,抗灾能力增强 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走进新农村,探访科技行” 无土栽培 调整农业结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多种经营 现代化养鸡场 现代化养牛场 桑树 蚕 鱼塘 塘泥 桑叶 蚕粪 好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多种经营生态良性循环,节约成本,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无污染 生态农业的代表: 基塘农业 视野广角(一):生态农业 视野广角(二)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 中国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 了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 “农民”科学家——世界“杂交 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过八旬、又瘦又黑、满脸 皱纹的袁隆平经常被前来采访的 外国记者当成一个普通的中国农 民,而当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滔 滔不绝地介绍起杂交水稻时,他 们才醒悟过来这就是采访对象。 让中国人填饱肚子的科学家——袁隆平 科技强农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地制宜与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