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教学思路 整体感知 具体细品 拓展提高 多音字: 弹:tán 弹琴 dàn 子弹 咽:yè 呜咽 yān 咽喉 yàn 咽下 攒:zǎn 积聚,储蓄:积攒 cuán 聚在一起,拼凑:攒钱 形近字: 蓦mò然 怪僻pì 暮mù色 怪癖pǐ wēi微笑 biàn争辩 wēi蔷薇 biàn辫子 huī校徽 bàn 花瓣 biàn分辨 ☆ 作者介绍 田晓菲,天津人,1972年出生。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 。后来又学习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正值田晓菲十三岁,命运之神眷顾了这个聪明勤奋的女孩,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 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等。译著包括《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现正致力于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本文写于田晓菲16岁时,她正在读大三,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结缘北大,感受成长,沉淀心语。 第二部分: 读北大的书、北大的人 ,倍感充实。 第三部分: “不系之舟”的我对北大复杂深厚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是从这样的三个部分来书写自己与北大的际遇? 因为这样的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两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书写得自然、合理。 二、具体细品 1、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我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完全是一个满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沉淀了下来 2、默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摘录文中关键词句完成下表。 摘录文中关键词句完成下表 3、文章第二部分写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满怀深情地抒写了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 请从这部分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带着感情诵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阅读第三部分,体会下列语句,把握作者跳动的思想脉搏。 (1)第14段写道“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渴望? 因为作者牢记着自己的誓言,作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光辉的成绩,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归纳本文中心: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和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二)了解名校 北大是无数莘莘学子心中的理想,你谈谈你的目标。 你对北大、清华了解吗?查找一些资料增加对这些知名学府的认识,并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 文章链接: 1、北大学子谈北大???? 大学三年级我写过一首歌咏北大的诗,参加全校朗诵比赛,题目叫《我生活在波涛翻腾的海洋》。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一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三十多年了,这感觉仍然时常被唤起,并洗涤着我身上某些狭隘的、怯懦的感情,使我宽容些,更宽容些;勇敢些,更勇敢些。三十四年的岁月,北大已在我身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的生命也已融入北大的血液。不管今后我是否会离开这里,但那条无形的纽带是不会断的。???? (袁行霈《我心中的北大》)???? 2、 认同灵动变幻的“北大精神”,但不迷信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权威,这是北大人有信仰而又多怀疑的原因。北大百年庆典时,曾有不少记者希望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精神”。面对此类热切的追问,我从来都是答非所问,转而介绍起“北大精神”是如何被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