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枣疯病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pdf创新
枣疯病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潘青华
摘 要 对枣疯病病原、症状、发病机理、影响发病的因素、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国内外研究 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合客观的论述和评价。 总结了防治枣疯病的具体措施, 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对枣疯病研究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枣疯病 防治措施
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的一种具有毁灭性 的侵染性病害 ,几乎分布于国内外所有的枣 树栽培区。20 世纪 70 ~ 80 年代, 河北玉田和 北京的密云等县的金丝小枣曾遭到绝产绝收 的巨大损失。1995 年, 韩国枣疯病大爆发, 许多枣园的年发病株率高达 20 %~ 30 %。 近年来 ,我国枣疯病日益加重。据河北省林 业科学院调查 , 太行山枣区发病率 5 %~ 10 %,重病区达 60 %~ 80 %;阜平县病树率为 10 %~ 15 %, 重病区达 70 %以上;曲阳县病树 率平均为 10 %, 严重地块达 50 %;唐县病株 率为 10 %,数十万株枣树大部分被枣疯病所 毁;据作者 1999 ~ 2001 年在北京市区调查, 60 ~ 120 年生的老枣树发病率在 30 %上, 有的重发病区如西直门、月坛等地区高达 60 %,死亡率超过 30 %。枣疯病已成为枣产 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 进一步 了解和防治枣风病是当务之急。
枣疯病的症状及病原
.1 症状
枣树发病后 , 主要表现为正常的生理紊 乱,内源激素平衡失调,叶片黄化, 小枝丛生, 花器返祖 ,果实畸形。
病株根部症状表现为根瘤 ,根孽苗即表 现为丛枝状,有的当年表现不明显 ,在第二年 萌芽时即表现为丛枝。
叶片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小叶型,枝叶丛 生、纤细、小叶黄化等;另一种为花叶型 ,叶片 凹凸不平, 呈不规则的块状, 黄绿不均 ,叶色 较淡。这两种叶多出现在新生的枣头上。
花器症状表现为花柄伸长变为小枝, 花 萼、花瓣、雄蕊变成枝,顶端长 1 ~ 3 片小叶。
果实症状表现为落果严重 ,保留下来的 果实畸形, 果实疣状突起, 着色不齐 ,呈病斑 花脸型,果肉质地松软。
.2 病原
.2.1 病原的发现及类型
我国从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对枣疯病病 原进行研究 , 一直认为此病是病毒病害[ 1] 。 直到 1967 年日本的 Doi Y 等[ 2] 从桑树萎缩病 等病株的筛管中发现类菌原体(Mycoplasma - like organism 以下简称 MLO);1973 年韩国的
Yi C K 和 La Y J[ 3] 率先在感染枣疯病的叶脉 筛管中用电镜观察到了大小在 125 ~ 970nm 的MLO ;1974 年周家炽等首先提出研究枣疯 病及病原应注意研究 MLO ;1978 年陈作义 等[ 4] 认为枣疯病可能是类菌质体和病毒复合
北京农业科学 2002 年第 3 期
感染所致, 其后在金丝小枣叶脉的筛管细胞 中观察到了典型的MLO ,其质粒大小为 80 ~ 720nm ;徐绍华[ 5] 在感染枣疯病的新梢韧皮 薄壁细胞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圆形、椭圆形 及多种不定形的类菌原体, 进一步确认枣疯 病病原为 MLO 。但是对引起枣疯病的病原 物是病毒、类菌原体 ,还是它们的复合侵染仍 存在争议。直到 1981 年徐绍华、王祈楷、陈 子文等[ 6] 通过系统地比较研究最后确定感染 枣疯病是唯一病原MLO 所引起, 而非病毒或 病毒与 MLO 复合感染。1994 年在法国波尔 多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菌原体组织大会上把类 菌原体改称为植原体(Phytoplasma)[7] , 同时 确认枣疯病的病原物与桑萎缩病病原是同原 物或同种。
1 .2.2 病原的分布 、繁殖及在体内的运行
1984 年 La Y J[ 8] 观察枣树的植原体主要 分布在病树的病枝和根中, 病树的健枝中无 植原体,且病原在树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植原体侵入寄主后, 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先下 行到根部 ,在根部进行繁殖,然后向上运行引 起枣树发病, 才表现出枣疯病症状。病原在 植株越冬时,在地上部分分布很少 ,几乎不能 在地上部分越冬。
1 .2.3 病原检测 最早对枣疯病病原的检测是通过病株的
疯后症状来判定的, 这样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和效果。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和韩国科学工 作者将电镜技术应用于枣疯病病原的检测和 鉴定[ 4] 。1985 年 , Bak W C[ 1] 证明 DAPI 、ani-line 和 quinqcrine 等三种荧光素可用于枣疯 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其中 DAPI 效果最好 ,荧 光法简便、快速、廉价 ;1991 年陈子文应用日 本兔丝子作媒介 ,将枣树上的 MLO 病原转移 到长春花实生苗上 , 用间接 ELISA 法筛选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天猫超市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方案.doc VIP
- 3.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敬辞与谦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pptx VIP
- 人民调解培训资料.ppt
- 2025年中国油田助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docx
- JESD-22-A113H Pre-Condition 预处理测试规范.pdf VIP
- DB37 T 2283-2013 山东黄泛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八上 1 消息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VIP
- 软件测试工作计划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