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系文字雖然保守,但秦國人在日常使用文字時,爲書寫方便,也在不斷破壞、改造正體字。秦國字體的俗體,就是隸書形成的基礎。 由於官府事物繁忙,秦國官隸使用一種俗體字來處理日常工作,字體徹底擺脫象形原則,降低了書寫難度,被稱爲秦隸,這是隸楷階段的發端。《睡虎地秦簡》已表現出了隸書的特徵。 1.隸書 在秦代,隸書只是一種新興的輔助字體,社會地位不高,主要是隸人所用。但在秦代實際上使用小篆的場合并不多,而秦隸則成了主要字體。秦一滅亡,隸書就佔領了書寫領域,小篆不得不讓位於新興字體。 成熟的隸書指的是漢隸,是東漢中期以後通行的字體。 隸書的主要資料有: 1.石刻和墓誌文字 乙瑛碑 高崧墓志 2.簡牘文字 邊塞遺址出土:敦煌、居延、武威、羅布泊,基本是木簡; 墓葬遺址出土:臨沂銀雀山、長沙馬王堆、阜陽雙古堆、江陵鳳凰山、江陵張家山漢墓,多是竹簡。 武威漢簡 3.帛紙文字 馬王堆漢墓帛書 樓蘭殘紙 敦煌 吐魯番 該時期文字形體演變特點: 1.結體扁方規整,用筆有一套成規,如向右下方的斜筆都有捺腳,略向上挑。 2.字形改造: a.徹底拋棄象形原則,解散古文字寫實性的曲綫,代之以點橫豎撇捺折挑鉤等筆劃。 b.把兩筆併爲一筆,把兩個以上偏旁或部件合併爲簡單的結構。 小篆 隸楷 并 並 友 夜 c.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份。 d.偏旁變形,隨所處位置而異,與獨立成字時大不相同。 偏旁混同,把生僻或繁雜的偏旁改作常見而簡便的偏旁。 2.草書 廣義地說,無論什麽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是草書。狹義的、即作爲特定字體的草書,形成於漢代。 漢代的草書叫章草,與漢隸相應,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 《神烏傅(賦)》 1993年江蘇尹灣西漢墓出土。 以曲筆爲主,筆劃粗厚,還有明顯的波挑,字形橫扁。 今草由章草演變而來,減掉了章草的隸書味,筆劃更簡省,每個字的筆劃相連多,字與字之間也常有遊絲相牽連。 王羲之《初月帖》 出現於東漢晚期,字形構造與隸書沒有多大差別,但書體上受草書較大的影響,比規整的隸體活潑。 書體介於草書、楷書之間,既便於書寫,又易於識讀。 王羲之《喪亂帖》 3.行書 楷即楷模,“楷書”的原意就是可以作爲楷模的字或有法度的字。也叫正書、真書。 [三國·魏]鍾繇《宣示表》 4.楷書 楷書脫胎於早期行書,在一些鄭重場合,把字寫得比平時的行書更端莊一些,就形成最早的楷書。 楷書在漢魏之際形成,但整個魏晉時代,一般人仍多使用新隸體或介於隸書行書之間的字體。 南北朝之後,楷書成了主要字體,仍略帶隸書意味,由於使用這種楷書的北魏墓誌數量很多,這種楷書也稱爲魏碑體。唐代以後魏碑體退出歷史舞臺。 《爨龍顏碑》 * 4.籀文 《史籀篇》(史籀,周宣王的史官)中的文字,也稱“大篆”。 《史籀篇》早已亡佚,但一部分字的字形保留在《說文》中,共二百二十餘字。字形大多較繁複。 應該是西周晚期文字,但在傳寫過程中,受到晚近寫法的影響。 該時期文字形體演變特點: 西周金文的形體,最初沿襲商代晚期金文的風格,象形程度較高,彎曲綫條多,筆劃或粗或細,有波磔,除了點、綫之外還有或方或圓的面。 利簋 1973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是目前所知西周時期最早的青銅器。 內底銘文4行32字,記錄了武王伐紂的珍貴史料。 現藏臨潼縣文化館。 到康、昭、穆時代字形漸趨整齊方正。 大盂鼎 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爲西周康王時器。 銘文共19行291字,記錄周天子對盂的冊命。 現藏北京國家博物館。 恭、懿時代變化劇烈,粗壯的筆劃及波磔逐漸消失,平直綫條佔優勢,象形程度降低。 虢季子白盤 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爲西周宣王時器。 銘文111字,排列整齊。記錄了虢季子白的戰功以及王對他的讚美和賞賜。 現藏北京國家博物館。 春秋前期金文沿襲西周晚期金文寫法,後來各地區的書寫風格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秦國與關東地區較隔絕,字體基本上承襲西周,較保守。 春秋中晚期一部份東方地區金文出現明顯的美術化傾向,字形特別狹長,筆劃故作婉曲之態,以“鳥蟲書”最具代表性。 越王鳩淺自作用劍 變化的總體趨勢: 綫條化:粗筆變細,方形、圓形的團塊爲綫條所替代。 平直化:曲折象形的綫條被拉平,不相連的綫條連成一筆。 春秋戰國之際,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