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单位:屯溪区奕棋镇中心小学 姓 名:吴 龙 娣
电子邮箱:617328470@ 电话号码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贯彻陶公的“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语文,怎样去用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去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呢?
一、解放自己的思想,聚焦有效教学。
“为教而学”之先生要在“学”中变成小孩。“变成小孩”既是“学”的基点,又是“学”的最高境界。当先生自己变成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之关隘就能轻松攻破。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一文中说:“你若想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平凡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爱迪生,您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因为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十足的小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小孩子那种给你一块糖,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打破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写的作业没得到五角星,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了一样失意。当你变成真正的小孩子,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去,便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了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了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你变成了真正的先生了。当我们老师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的界限就打破了,师生就可以平等地坦诚相待,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需求向老师反映,就能够聆听到孩子们的心声。记得有一次与学生玩耍的时候,听说有位学生的家长用100分减去学生考的分数,差多少就打多少下。我觉得挺残酷的,就改变了策略,不在试卷上打分,只打上等次和箭头。A、B、C、D等次代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箭头朝上说明你进步了,箭头朝下说明你有些退步。当打着等次和箭头的试卷发给学生之后,他们喜笑颜开,欢呼起来。还没等我讲评,就自己主动地查阅资料订正起来,错的地方还拿出纸来反复地默写了几遍,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了学生的才能,在备课的环节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便于他们理解的教案,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足了,课堂气氛活了,参与面广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解放自我,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外如一的小孩子,走进孩子的中间,不断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才能,增进对学生的情感,从而聚焦有效的教学。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想象思维。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南通州去推广“小先生”,写了一篇一分钟的演讲词,其中有这样一段“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话音刚落,有个小孩子马上就说:“陶先生,你的演讲最好把‘不是人’改成‘木头人’。因为‘木头人’比‘不是人’更好。‘不是人’不具体,桌子不是人,椅子也不是人,而‘木头人’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印象。”这一故事无疑告诉我们小孩子是有创造力的,而创造的源泉在于想象。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作出了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文本中关键的阐释语,去品味文本空白处的意境和神韵。解放学生的头脑,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形象。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运用了拟人手法,在描述了飞翔的小鸟和井底之蛙关于天的大小争论之后,末尾写到小鸟劝执拗的青蛙跳出井口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我有意识设置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问题一出,就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荡起学生想象的浪花。一番思索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撑起两只手,两只脚猛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看,‘哎呀’一声,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也有的说:“青蛙露出自信的神色,半睁着眼睛,摇了摇手,仍然坐在井底,因此看到的天还是井口那么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表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竭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让学生在想象王国中自由自在地遨游,重构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于学生的心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