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9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 在收购米高梅之前,索尼早在1989年就以近50亿美元并购了另一家好莱坞大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其中用34亿从可口可乐公司购买哥伦比亚的股权,并承担了哥伦比亚公司16亿美元的附带债务。但同2005年收购米高梅相比,当时造成的影响不知大了多少倍。 日本入侵 舆论哗然 在80年代末,美国的各主要工业纷纷败在日本公司手上,大家熟知的就是美国人纷纷开起了日本人的汽车,对此美国人有一种恐慌和耻辱感。现在,日本人居然连哥伦比亚都买走了。要知道,哥伦比亚可是美国影视文化的象征,连注册商标都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对此,美国举国上下一片惊呼:日本人打算连美国的文化都要夺取吗? 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注册商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被换成了身穿和服、满脸淫笑的日本艺伎。《日本进攻好莱坞》是这期杂志最醒目的大标题,同时还以《日本企业买走了美国之魂》为题,刊登了长达数十页的特刊,在这一特刊中,以民意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断言索尼公司的收购是“比苏联军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胁”! 一连数日,美国各新闻媒体均长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收购事件,对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有一个笑话可以说明当时美国人普遍对日本人的不满。在一个学校课堂上,老师问一句格言是谁说的,全班鸦雀无声,一个日本人站起来回答,富兰克林。老师在表扬了日本学生后,批评美国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的还没有日本人多。这时一个美国学生小声说道:“把日本人干掉”,老师非常生气,大声质问:“谁说的?”却听到所有的美国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杜鲁门”。 现在看来,美国人当时是有点狐狸精带孩子——大惊(精)小怪了。18年过去了,哥伦比亚并没有沦为日本文化的代售窗口。聪明的日本人知道,收购后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凸显日本公司的特点”,保证使被收购的公司继续保持美国特色。 自立门户 茁壮成长 1920年,在环球电影公司工作的哈里·科恩、杰克·科恩兄弟和乔·布朗特三个人决定辞职单干,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三人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专门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改名为现在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哈里·科恩精明强干领导有方,公司导演卡普拉的作品又广受欢迎,公司发展很快,在30年代终于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对此功不可没,他当时对于哥伦比亚的作用就像冯小刚之与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不同的是,他还能获得艺术上的肯定,五年内曾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国实现自己梦想的成功者。1921年,他开始为旧金山一家小公司拍摄只有一本的廉价影片。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当学徒,并担任过道具员、剪辑师、助理导演和噱头作者等职务。1926年,他因导演由著名喜剧演员H.朗东主演的《强有力的人》一片获得成功,以此作为发端,他为哥伦比亚拍摄了大量的深受广大人民喜欢的喜剧,其中包括《一夜风流》(1934)、《迪兹先生进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1939)、《浮生若梦》(1938)、《风云人物》 (1946) 等。 联姻电视 化解难关 受派拉蒙法案的影响,再加上新兴电视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的整个电影行业都是危机重重。哥伦比亚为了化解难关,成立了子公司银幕珍品公司,专门负责向电视台出售公司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公司之一。 同时,哥伦比亚开始采用对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资助的办法拍摄影片。公司先后资助一些颇有名气的导演拍出了不少质量高、影响大的影片,如《生于昨天》(1950)、《永垂不朽》 (1953)、《在江边》(1954)、《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等。 1968年公司改组,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工业公司,下属两个主要分支机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银幕珍品公司,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投资、电视片摄制和新兴的录像带工业。 所有这些举措都没有让哥伦比亚再现昔日的辉煌。70年代的假支票风波,更是让本已一蹶不振的哥伦比亚雪上加霜、名誉扫地。 可口可乐 走出低谷 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立马成为当年美国好莱坞的十大新闻之一。一个做的是饮料,一个做的影视,本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公司却凑到了一块。面对媒体的寻根问底,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高士达说,我们不把哥伦比亚看成是一家电影公司,我们认为它从事的是娱乐事业。卖电影和卖可乐一样,都是计算成本,开发市场,我要使每一个观众在看哥伦比亚公司影片的时候喝可口可乐。 有了可口可乐这个资本雄厚的老板,哥伦比亚公司当年便拍出了《窈窕淑男》(Tootsie)这部爱情喜剧。本片由西德尼·波拉克导演,达斯汀·霍夫曼主演,剧本写得十分幽默有趣和富时代感,是80年代最出色的喜剧之一。1984年,

文档评论(0)

e71ah65wn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