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处置式
是利用一定的虚词把受事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句式,因为这类句子大多数具有对受事进行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叫处置式。表示把某物给予某人,把某人(物)作某种处理,把某人(物)当做某人(物),把某人(物)置于某处等不同意义。
上古:汉语处置式也有,用介词“以”构成。
“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把吕郤的阴谋告诉晋文公
中古:产生了新的处置式的结构。
(1)将、把 “将“本动词,先秦虚化为介词,用于工具语,汉代开始用于处置
式,到唐宋广泛使用。
1、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2、将四金钵体奉上世尊。
(2)捉、著、与 :没有“将、把 ”广泛
近代: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处置式都有用“把”、“将”字句来表达,近代汉语里这种句式有继承也有发展。与此同时,“拿”、“捉”也有用来表示处置式。
(1)“将、把”的应用
A、“将”用于处置式,“将”用于工具语。便将手把武松头发揪起来。
B、“将”用于处置式,“把”用于工具语。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
C、“将”和“把”都用于工具语。被那厮把蒙汗药乐得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
D、“将”和“把”都用于处置式。复回来把师傅打一铁棍,将两个青包袱抢去。
(2)处置式的谓语复杂化
近代处置式的谓语有两点和中古一致,但和现代不同。
谓语可以有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不带任何修饰和补足成分。{又把俺打}
否定的处置式中否定词可以放在“把”、“将”的后面。{把这件事不记心了。把这钥匙不见了。}
出现复杂的谓语结构。{把宋江面南背北。把个长老绳缠索邦。}
用疑问代词作谓语,表示反问。{又把我怎么样?}
(3)“把(将)”的宾语复杂化。中古,宾语一般是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到了近代,宾语可以由单句或复句充当。{越娘先把乔家送帖来请说了。}
(4)出现没有动词相呼应的处置式。
A、在对话中出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把你个大胆泼猴,怎敢这等欺人!}
B、并与较长,失去相应的动词。
(5)处置式和被动式结合使用。这类句子把动作的发动者变成介词“被(吃)“的宾语。{何苦要把这精神气力被夫人消耗了去。}
(6)不表处置的“把(将)“字句。
(7)用“拿”、“捉”表示的处置式。{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
比较句
上古:
平比句。比较两件相等或相似的事物。“如”、“若”、“犹”、“一似”等表示。带有比喻的意义。{彼其子,美如英。}
差比句。用介词“于”、“乎”等表示。{故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中古:
(1)平比句。“似····一般”、“如···相似”
(2)差比句。中古差比句发展的三个方面:
A、“比”字句。“甲+比+乙”
B、“如”字句。“说明与+如”
C、“似”字句。“形容词+似”
近代:近代汉语里,比较句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1)“比”字句应用范围扩大。比字句主要用于差比,近代可以用于平比,或表甲乙两项某方面相同。{不过比狸猫般大}
(2)“比”字句出现多种说明语结构。说明语可以是不同的词或词组,大都表示
差比。否定形式为“甲--不(非、难)比--乙”和“甲—比不得—乙”
(3)比较项具有多种关系。
(4)新的差比句形式。“煞强似”、“须强如”、“索强如”,有“比···强”
、“胜过”的意思。
“是”与判断句
上古:
(1)B,A是也。“是”是谓语代词,复指前文,“是这样”的意思。
{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2)A是B。用系词“是”构成判断句,先秦萌芽,汉代正式产生,后面多带语气词“也”、“耳”。 {固曰:“此时家人言耳”}
中古:
(1)唐以前,肯定的判断句虽然大多数用“是”。否定判断大都仍用“非”、“非是”。{何得事事皆是。家人及门义共见,非是一人。}
(2)东汉末否定判断句开始用“不是”、“末是”。{回看桃李都无色,映是芙蓉不是花}
(3)“是”字句的主语和表与复杂化。
A、主表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是代词、是“底”字结构、是“所”字结构、是动词
B、省略表语的
C、表语是形容词的
D、主语或者表语都不用的“是”字句
(4)“是”的前面可以有修饰语。“本”但“便”、“并”、“多”、“应”
(5)意义上“是”产生了新用法
A、用在副词后面,帮助起修饰的作用
B、用在连词后面,帮助起连接的作用
C、用在名词后面,有“凡是”、“所有”的意思
D、用在句首人称代词前,无具体意义
近代:
系词“是”重出的判断句。
“是”在句末及虚化成语气词,可加语气词“了”,加副词“不”、“便”、“就”。
表语与主语相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模块二 函数与导数(测试)学生版+解析.pdf VIP
- 2024蜀南竹海萌宠乐园定位规划设计景观方案.pptx
- 医学真菌感染诊疗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全册课文翻译(Unit 1 —Unit 6)(2025秋).doc
-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pptx VIP
- 高空作业安全规程及注意事项.docx VIP
- 2015年干部档案专项审核讲解.pptx
- 中国虫草菌粉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docx
- 教师招聘音乐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慢性伤口护理实践与质量控制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