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三单元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docVIP

粤教版语文选修1第三单元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偓佺(wò quán)  欹枕(qī)   忍俊不禁(jīn) B.杳杳(yǎo) 奇葩(bā) 戛然而止(jiá) C.天籁(lài) 熨帖(yùn) 渎于职守(dú) D.整饬(shānɡ) 料峭(qiào) 时乖命蹇(jiǎn) 解析:选A。B项,“葩”读“pā”;C项,“熨”读“yù”;D项,“饬”读“chì”。 2.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佑三年,与弟辙同试礼部,苏轼及其弟才华出众,同科进士及第。 B.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如诗歌《惠崇春江晚景》,散文《赤壁赋》。他的书法在宋代书苑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C.苏轼的词一洗绮丽柔靡之风,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他拓宽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D.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解析:选C。应是“苏轼的词一洗绮丽柔靡之风,开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尔集团原是一个亏损的集体小厂,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发展如坂上走丸,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企业。 B.高考作文命题虽然越来越鲜活,却仍没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很多命题空泛、苍白而又缺乏实际价值。 C.草圣张旭性情旷达,常在酒醉之后乘兴挥毫,左驰右骛,天马行空,极尽诡异变幻之能事。 D.有科学家预测,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这一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身。 解析:选B。A项,坂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B项,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把真诚、善良、完美的品德发扬光大而使人在思想品质上受到感化。后也表示做事马虎,不细心。C项,天马行空: 比喻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约束。D项,始作俑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4.下列依次在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__(1)__,这是因为构成人的视网膜边缘的一亿多个视杆细胞分辨黑白的本领特别强,即使__(2)__,也能__(3)__一个由明暗组成的黑白世界。可见,__(4)__,从而为黑白摄影被人的视觉接受及欣赏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①敏感 ②敏锐 ③在深夜感觉不到色彩 ④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 ⑤感受 ⑥感知 ⑦观众的视觉有优先唤起黑白的能力 ⑧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解析:选A。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1)句意为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反应快,应选“敏感”。“即使”领起的(2)句是假设在无法辨别色彩的深夜,视杆细胞依然能感知黑白,所以选“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3)句应选“感知”。观众的视觉对黑白敏感,所以(4)句选“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7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 在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6.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7.“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

文档评论(0)

8jmoiza5u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