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变电工程C--12.14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变电工程C--12.14精要

工艺编号 项目/ 工艺名称 工 艺 标 准 施 工 要 点 图 片 示 例 0101020105 变电构架 基础 (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无麻面、无裂纹和露筋现象。 (3)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现象。 (4)地脚螺栓轴线偏差0~2mm,垂直度偏差0~1mm,标高偏差0~1mm。 (1)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 63的规定。 (2)模板采用厚度15mm以上胶合板或工具式钢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钢模板使用前表面须刷隔离剂。 (3)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 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螺栓接触。 (4)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完成。 (5)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 (6)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7)若采用地脚螺栓连接: 1)螺栓定位采用独立支撑架,定型机加工孔洞套板,定位系统须有偏差微调措施。 2)螺栓定位用全站仪检查或用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检查。混凝土浇筑完后用相同方法复查。 3)混凝土浇筑前螺栓丝扣须包裹塑料布,基础施工完后丝扣须做防锈处理,并用柔性材料包裹后安套管保护。 0101020105-T1 变电构架基础(一) 工艺编号 项目/ 工艺名称 工 艺 标 准 施 工 要 点 图 片 示 例 0101020105 变电构架 基础 (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 183中相关要求。如施工图纸中对偏差有具体要求,应满足较高标准。 (8)若采用杯口基础:杯口模板采用拼装组合式木模板,浇筑时应从杯口四周均匀下料,保证其位置、垂直度正确。 0101020105-T2 变电构架基础(二) 0101020106 混凝土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 (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 (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延长耐久年限。 (3)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型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 (4)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一致. (1)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 63的规定。 (2)浇筑前检查构支架接地或电缆保护管是否做好。 (3)基础混凝土顶与保护帽下部交接处须凿毛。 (4)采用定型钢模或胶合板,胶合板模板在下料过程中必须打坡角,接缝处粘贴海绵条。模板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浇筑时发生位移。 (5)用Ф30mm振捣棒插入振捣,或用振捣棒从模板外侧振捣,确保浇筑质量。 (6)保护帽顶部向外找坡5mm,以便排水。 (7)顶部做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 (8)支架与混凝土接触面采用2~4mm柔性材料包裹,顶部与支架交接处宜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0101020106-T1 保护帽(一) 0101020106-T2 保护帽(二) 项目/ 工艺名称 工 艺 标 准 施 工 要 点 图 片 示 例 0101020107 独立避雷针 (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 (2)钢构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 (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 (4)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 (5)独立避雷针应至少对称两点接地。 (6)宜采用钢管式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及建筑物出入口的距离≥3m。当<3m时,应做好均压措施。 (7)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 183中相关要求。 (1)独立避雷针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 (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 (3)进场时检查钢柱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钢柱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 (4)构件运输、卸车排放时组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按构件排杆图一次就近堆放,尽量减少场内二次倒运。排杆时将构件垫平、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