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讲稿1

第四讲 隧道的地质勘查及围岩的稳定性 隧道的地质勘查 在选线阶段,主要根据大的地质格局,为隧道选择较好的地质条件,主要要点在: 1.1.1 隧道通过地段尽量选择地质构造不复杂的岩体。 1.1.2 隧道要避开活动断层。 1.1.3 隧道要避免与较大的断层近距离地平行通过。 1.1.4 尽量避开施工很困难的不良地区,如大段的岩溶、瓦斯、有突水的情况、洞口滑坡等,隧道中线尽量和最大地应力垂直,尽量不从断层上盘通过。 1.1.5 隧道的洞口部分尽量放在较好的岩体中并避免洞口长段在松散体浅埋状态中,这就是早进晚出的原则。 1.1.6 掌握较大的地质构造格局,特别是大的断层、主要的不良地质。但有时线路整体上选线不可能由地质来定线,那就要对这些不良地质尽量搞清。 1.2 在初设和施工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定测阶段)的地质勘查应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尽量将重要的不良地质搞清,并对隧道位置做微调: 1.2.1 要查明隧道穿过的主要断层的位置及产状,要查明断层影响破碎带的位置,要给出围岩分级参数,要调查主要不稳定结构体可能出现的状况,要查明洞口覆盖层的情况。 1.2.2 早进晚出的含义:(1)如果从山体凹处进洞,往往这里是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要避免洞口处于破碎带中,需将它移到凸地形处;(2)尽量不做仰坡深挖;(3)傍河隧道岩体风化破碎并有偏压,应向山岭方向移动。这均加长了隧道,但保证了安全,减少运营病害。 1.2.3 应当注意: (1)在可预见的将来,埋深百米以上的隧道,一般不可能在地面上将隧道通过这10m左右的地质情况搞的很清。 (2)地质界线是推断的,定量上不可能很准确。 (3)由于工种(专业)间的互相隔离,目前地质勘查存在不少应提高之处,特别是从为施工服务方面更待提高。 (4)人们对地质的调查和认识,也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希望一次勘查就认清地质规律、摸清地质情况,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2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1 利用围岩是支护的要点 2.1.1 从支撑围岩压力的概念到利用围岩的概念 2.1.2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腊布兹维奇从弹塑性理论出发,以一个弹性薄板挖一个圆孔的力学解为基础,作为原理作了一个概念性的阐述。即洞子开挖后,周边应力集中,集中系数为3,超过岩体弹性极限,形成塑性区。 在N= 1的情况下,有一薄壁圆环作支护,则 — 支护抗力 R — 塑性区半径 — 原岩应力 C — 岩体粘滞系数 — 岩体内摩擦角 r — 隧道半径 图 2.1 图 2.2 腊布兹维奇又进一步研究不加支护的破坏形式。对圆形洞室,若垂直方向初始应力为主,将在两侧墙出现剪切破坏楔体,喷锚支护加强、加固剪切楔体,防止破坏。 2.1.3 不同结构岩体的破坏 实际上,岩体是一个结构体,不同的岩体破坏形式不同 完整岩体 厚板体 板裂效应 薄板体 薄板弯张、脱层破坏 块状岩体 不稳定结构体的滑移破坏 土质岩体 塑性变形,流变 松散体 普氏理论 软硬相间岩体 软质岩的破坏、挤出、滑动等 膨胀性岩体 2.1.4 隧道围岩中的自承体系及其变化 隧道开挖是个4维问题:3维空间+时间 在掌子面前方1~4倍洞径远,岩体已经变形,沿切向、径向都受压缩。隧道开挖断面是在已经被压缩的岩体状况下进一步变形。隧道一开挖,周边岩体向洞内移动,发生张性变形,这样就在隧道周边岩体中形成由外向内的一个自承结构,最外层为松弛带,中间经过一个过渡带到压密区,然后是未受扰动的原岩(图2.3)。 图2.3 隧道周边围岩自承体系(普济隧道,由形变—电阻率法、 声波法、位移计、地面预埋应变计等测定) 最外层的松弛带岩体无论是沿切向还是径向都发生了张性变形,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层,即最外面靠近临空面的部分,岩体受爆破、施工、自重影响,变形最严重;靠里的一部分,则主要是受应力解除影响的变形。松弛带岩体在隧道刚开始时并未松动,除局部或特殊情况外还是自稳的。而压密区的岩体,是在三维空间中受压缩的。在有围压情况下,岩体强度远大于单轴抗压强度。因此,压密区岩体有很高的强度,形成一个厚壁圆桶,或很厚的岩拱,与原岩应力相平衡或承载原岩压力。 压密区通过过渡带受松弛带的支护,如果松弛带不破坏,不发展,压密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