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pdf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2012 年6 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Jun.2012 第12 卷 第2 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Comprehensive Edition) Vol.12 No.2 ●教育教学研究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司林波,刘天伟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我国大学城在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兴起,大学城的建设因基础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基于对大 学城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可知,大学城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建设盲目性、投资主体较窄、监控不到 位、规划不合理、定位不清晰等,对此应加强大学城建设的规划,回归本真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 关键词:大学城;建设模式;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 (2012)02-0115-04 大学城是一种高等教育现象,是指在大学发展 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 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由于各地的基础条件和需 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 要不同,大学城建设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模式。 [1] 模的城镇” ,被称作“大学城(CollegeTown)”。概括 二、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及其特点 地说大学城就是“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本文对我 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建 通过对我国大学城的产生、发展现状及特点的 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归纳,我们可以对大学城进行类型划分,从而使得我 们对大学城的认识更加清晰化、系统化。从世界范围 一、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内大学城的产生来说,大学城的构建模式主要分为 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本 两类:第一类是自然生成的大学城。这一模式一般以 世纪初,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出 一所或几所大学为中心,各类学校不断聚集,与当地 现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传统的大学布局规模较 居民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生活社区。许多外国著名 小、校园分散、设施配备落后,高等教育发展“小而 的大学城都是这一模式,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牛津 全”体制造成的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逐渐明显。适应 大学城。但我国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加之战 高校扩展和资源集约需求的大学城建设应运而生。 乱、经济落后、文化专制等因素,这类大学城几乎没 廊坊东方大学城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有。第二类是规划建设型大学城。这一模式的大学城 城”,在2000 年8 月正式“开城”,首批7 所大学的近 主要是在政府、企业、社会、高校共同参与下,统一选 万名学生入驻。 自此,我国的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 址、统一规划,将多所大学集中建设成成片大学园 迅速发展,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的大 区,园区内各类设施俱全,能够形成资源集约与共 [2] 学城达到了50 多座。 享,日本筑波大学城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 。我 我国大学城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文化底蕴 国大多数大学城也基本是该类模式。因此,对我国大 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学城的研究也主要是对规划建设型大学城的研究。 洲、京津唐、东北工业发达地区等。建设规模大、占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