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doc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  摘要:本文通过对霍克斯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语译文的对比,发现了霍克斯对原文文化意蕴理解的一些偏差,具体地证明了译者的生活阅历、学养对其译文取向无意识中的影响,也说明了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达,而不止于语言层面。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外文翻译中的文化陷阱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译者文化学习的无有止境。   关键词:《红楼梦》 霍克斯 文化意蕴 文化转换   1.引言   《红楼梦》自然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巅峰之作,至今尚无可与匹敌者。如清代《竹枝词》所谓,开言不谈《红楼梦》,只读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当时的流行,其后二百多年红学之繁荣亦见其影响之大。经典作品的翻译本即不易,而翻译卷佚浩繁、结构宏伟、思深意密、文备众体的人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便更见其难。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于连江博士统计,至2004年《红楼梦》已产生27种外文语言的83个译本,但这其中全译是少数,而且已出版的英文的全译本至今也仅有两种。其一是David Hawkes与其女婿 John Minford合著的五卷本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1]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著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2]。这两种译著自七十年代面世以来均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其各自的特色自是鲜明。今为领悟富含文化内涵的词句翻译之难,试以他们《红楼梦》第三回的译文作以对比欣赏和剖析。   2.文化意蕴的理解偏差   翻译不仅是语言,更确切的说,是文化转换。[3]王佐良先生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4]。所以,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要做好翻译就要对翻译对象中包含的文化现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远不是精通一门语言所能包括的任务。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一般的人尚觉其如汪洋大海难以穷究底细,那么此一文化之外的人要想完全掌握,则绝对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尽其能力对所研究民族文化的了解在量上更多一点,质上更深入一点。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化大书,让一位中国学者与一位外国学者同时来研究,中国人天然地占有某些优势,而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学者的译文中必然体现出他们各自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他们二位的理解是否相同?下面试举例说明。(注:A为霍氏译文,B为杨氏译文)   1)乌木联牌字色之误。原文: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A: and above the chairs hung, one on each side, a pair of vertical elbony boards inlaid with a couplet in characters of gold.   B: and above these hung two panels of ebony with the following couplet inset in silver.   评:对联上的字为银白色,而霍氏译为gold,这可能是笔误,但更可能是文化理解上的宽泛之误。在前文霍氏将荣禧堂 几个大字译为用金色(gold)(其实原文只说龙为金色,并未说匾上字的颜色),依此类推,这儿他又以为是金字。当然中国人 在匾、联等处常用金色书字,比如,红色对联用金粉书字,但若底色为黑色(乌木)则一般不会用金色,而是白色,反之,白纸黑字。   2)叩头之误。原文:(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见过。   A: Dai-yu kotowed to each of them in turn.   B: Tai-yu greeted each in turn.   评:中国人虽有叩头之礼,但也不是滥用的。前面黛玉向贾母叩头是正确的,而此处李纨本与黛玉平辈不用说不必叩头,即便是两位舅母,当老太太在此之时,黛玉也是不必向她们叩头的。这个霍教授可能不知道,所以用了kotowed.但杨先生是知道的,故用greeted。   3)配药之误。原文: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A:Well, thats handy, said Grandmother Jia. I take the Pills myself. We can easily tell them to make up a few more each time.   B:Thats good, approved the Lady Dowager. Were having pills made, and Ill see they make some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