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关系探索
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关系探索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传播 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丈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全球文化交流指的是各国文化的融合,而非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文化殖民或文化人侵。进人新世纪,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裹挟而来的全球化浪潮,西方文化乘机而人,部分国人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进一步强化,民族本体文化认同再度受到威胁。传统文化受到众多青年人的挑战,甚至轻视。“非主流”文化元素不断涌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包容,却也深受冲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
关于传统和文化,《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给予了解释: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世代相传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天、地、人相对话的历时性记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有形的历史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发扬光大。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传统文化是渗透在血脉中、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的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渠道:
1.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操作简便的PC机,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了解异彩纷呈的各地文化。世界各地的媒体,能更直观地让人了解各地以政治、军事、体育等为代表的文化特色。
2.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通常是通过诸如孔子学院等的教学实践来传播和展示民族文化和教育、教学理论的。越来越多的国外院校开始开设汉语课及以中国法律、传统民俗为主的相关文化课程。此外,国内外交流学生、留学生的日益增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宽了道路。
3.诸如贸易博览会、经贸洽谈会、世博会,甚至于奥运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4.人员接触的感知、渗透更能潜移默化地向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当前,国际间的交流日趋紧密,人们的足迹可以遍布整个地球村。而起到国际交流作用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主要是从事外交、外贸、涉外旅游、石油、技术等人士。从事涉外工作或与外国人直接接触的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育水平对文化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大多数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都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追本溯源,高校人文教育与基础英语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高校教育的怪圈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工具。本着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高校的课程安排及教学重心向技术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两个极端发展,课程设置中删减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增加了过多的综合类学科,而综合类学科之中大多涵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被挤出了大学课堂,唯一被保留的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一学期内草草收场。外语教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过度的强化和渲染,外语成为升学、晋升、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教学重心的转移导致了学生学习重心的转移,师生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所谓的“工具”科目英语上,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
对英语教育的过分重视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强势输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却遭到了忽略。更为悲哀的是,当前的教学体制使我们的外语学得一知半解,而我们引以为豪的方块字却被同化得不中不洋,失去了本来的韵味。
四、建议及对策
高校和谐人文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鉴于当前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高校理应承担起教书育人、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高校应该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授课方式等方面注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
1.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知识学习、知识问答比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深人人心,让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高校中不论文科理科,基础英语中都应该增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必修、选修,或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使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变成高校的通识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 3D打印技能竞赛备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耳鼻喉科品管圈PPT-降低鼻内镜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