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汉唐史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汉唐史研究

我与汉唐史研究   1956年,我在武汉大学 历史 系毕业,分配到历史 研究 所工作,至今已是四十余年了。   入大学前,我是一名老师。原因是1948年在长沙读完高中,暑期参加了高考。当收到北平二所高校录取通知时,我正患疟疾未能入学。愈后便在家乡教小学,随后转教初中。1952年,上级通知调我去益阳市教高中。自己高中毕业去教高中,我无此胆量。领导便决定调我升大学,由此得以顺利地进入武汉大学 学习 。   建国初期,大学里同样 政治 运动多,四年内有一年半基本没有上课。外语系以外诸系学生按规定一律学俄语,我因中学生时 英语 稍有基础,申请参加外语系学英语,经特批允许。但不及二周,同班不少同学不想学俄语,议论多,说班干部不应有例外。于是我也只好改为随班学俄语,往后实践表明,这一步我是完全走错了。   大学一年级。唐长孺先生教 中国 古代史基础课,所讲 内容 较深,说话方言又重,教学不很吸引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吴于厪先生主讲世界上古史,口才好,逻辑思维强,教学很受欢迎。1955年,唐先生的专著出版,我通过学习,从中获益多,印象大为改观。   建国初期教材缺乏,同学中广为流传的口头禅“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背(诵)笔记, 考试 默(写)笔记”,我不习惯此道。姚薇元先生教隋唐史,上课逾二月,我仅记了几行字,姚先生大怒,批评我身为班干部,太不像话,罚我站了一课时。还是这位姚先生,后来又教我班中国近代史,我仍是积习难改,他对我却比较满意,曾动员我毕业后跟他学习近代史。   因为没有教科书,教师大多忙于编写讲义,印发给学生。同学常有讨论课,记得有一次世界 现代 史讨论课,我谈了在图书馆看书的心得,尖锐批评任课教师所编讲义错讹多,张冠李戴。矛盾百出,弄得那位老师十分难堪。事情已过多年,至今回忆,很对不起那位在当时热衷改进教学现已亡故的授课老师。   建国初期,武大开出的课很少,更没有选修课,除政治课是全校性地开大课讲授,人数众多而外,各系专业课分班讲授。听众很少。课后,同学们多忙于整理课堂所记笔记。我没有这么做,有空便去阅览室看书,东翻西看,并无明显目的性。有一天,突然萌生偷听外系课的念头,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一俟本班没有课,我便潜去外系偷听,它既不是合法安排, 自然 无法保证听课内容前后连贯。我曾偷听过陈修斋先生讲西方 哲学 史,邓启东先生讲 经济 地理,黄焯先生讲古代汉语,有一次,课堂上被黄焯先生发现,把我撵出来了。   大学生时,我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参加不少 社会 工作。学习历史极少读过原始资料,全班三十三名同学,我的考试成绩通常是中上等水平。完全可以说,历史研究尚未入门。   1956年9月,分配我到中科院历史一所工作,实是喜出望外。其时,向 科学 进军口号响彻云霄,人心思院成为 时尚 。历史一所是分管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史,由郭沫若院长兼所长,实际工作由副所长尹达抓。此外,还有分管隋唐至明清的历史二所和分管近现代的历史三所。我至京报到时,正值尹达先生在外地休养。张政烺先生接待了我们,他要求新来的人一律要通读刚刚新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后来,我是照办了。   lO月初,尹达先生回京,我以古代汉语基础太差为理由,请求调往历史三所学习中国近代史。他幽默地表示,同意请求,就在本所学习近代史秦汉一段,还说,如果将来想学现代史,那就学习魏晋南北朝史。同年11月,再找我谈,让我回武汉跟唐长孺先生学习。他说,唐先生主要研究魏晋隋唐史,对秦汉史也很熟,你想学近代史,去那里学吧!于是,我回到武汉,开始了对秦汉史籍的阅读。那时,诸史尚无点校本,初读线装书困难极多,硬着头皮慢慢啃。唐先生当时兼任历史一、二所研究员。1957年4月,他带我来京,他常去科学院图书馆看敦煌胶卷,令我随往抄录。有时我们也参加研究所内的“鸣放”以及随之而来的反右派斗争会议。9月中旬,我们自京返校,全身卷入了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已无空隙看书了。   1958年2月,武大通知我随大学生去湖北红安参加鄂豫皖苏区党史调查。当年大旱,白天忙于抗旱,晚上作走访调查。直至9月底返校。立即投身大炼钢铁运动。同年11月,历史所调我回京。在武汉二年,很少有机会接触唐先生,心中只有无奈的失落感。   1959年初,我被借调去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筹建工作一年,分工搞秦汉、魏晋时的文物陈列。为适应工作需要,努力阅读了建国十年来有关本段的文物考古文章,增长了不少相关的知识。   1960年初,下放山东曲阜 农村 劳动一年,在那艰难岁月,当年麦收前的几个月内,我们每天以白薯枯藤及树叶等充饥,还要参加大田劳动,全身迅速浮肿,健康大坏。这一年的唯一收获是通过劳动,使江南出生的我知道了不少北方旱作的知识。   五六十年代之交,在厚今薄古政治气氛下,读线装书与白专道路划等号。虽无明文禁止写古史论文,但不能自由投稿。机关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